(导读:目前,尚不知国土资源部是否已2815宗闲置土地全部列入提交给银监会的囤地“黑名单”。无疑,如果已将2815宗闲置土地全部列入囤地“黑名单”,提交给银监会,那将来被限贷的开发企业或项目还将大增,会有更多开发企业面临资金压力…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自4月17日,国务院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新“国十条”这一“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后,政策调控效果已经初步显现,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新旧房交易量明显下跌,房价已经出现一定的下降。但随着房地产调控进入深水区,市场预期变得有些“纠结”起来。于是,最近以来,“见底论”就象幽灵一样飘忽在市场的上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人对未来调控的走向及房价走势的预期。
在“见底论”之前,曾经一度充斥着“调控终结论”。所谓“调控终结论”,其核心内容就是“政策松动论”,其主要观点是宣称,此轮房地产调控将一如其前的多次调控一样再次中途“夭折”,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松动。后来,由于银监会、住建部等机构公开避谣,相继表示调控政策不会松动,将坚定不移地将调控进行到底,于是,“调控终结论”便偃旗息鼓。而随后,便是“见底论”开始浮出水面。
所谓“见底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房价见底论”,其主要观点是指市场成交量下降进而房价下降已经“见底”,其后将出现报复性返涨。另一种是“政策见底论”,其主要观点是此轮调控中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已经“见底”,将不会继续出台或不应继续出台调控政策。其实,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释放的信号是一样的——此轮房地产调控及房价等市场走势将出现“拐点”。
应该说,宣扬这种“见底论”的,主要是一些外资投行等金融机构及其经济学家、一些试图股市走势预期的证券公司及其分析师,以及一些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学者和部分开发商、炒家。而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释放释放房地产市场调整步入了阶段性底部的舆论,希望以之来影响市场预期,进而让市场各方采取以市场走势将出现“拐点”为依据的逆向操作行为。
如最近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曾公开称,如2008年9月曾建言国务院“救市”的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以稳定市场的预期。结果,中房协的建议,以及长朱中之言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的广泛质疑、反对。据某网站调查,近八成网民认为目前的新政远未达到调控的目的,反对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不难看出,在此房市胶着时期,长朱中公开宣称中房协再次建议国务院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其潜台词就是向市场释放政策或“见底”的信号,传播“见底论”舆论,这可称得上一个关于“见底论”的典型案例,影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