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强压楼市“不合理需求”被证明只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需求可以压抑一时,但终有爆发的时刻。“新政”并不新,且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上海等城市至今未出细则),是众多声音忧虑调控会再度无疾而终的根本所在。
目前,中国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凡是有利于既得利益集团的政策,会得到迅速及放大地执行;而触动这些利益群体的政策,通常会不了了之。比如已征求公众意见半年有余的“新拆迁条例”,在利益集团的强大游说之下,让人怀疑是否已胎死腹中。再如清算土地增值税、清理闲置土地等规定,到地方政府那里几成一纸空文。事实证明,中国的很多事情具有巨大的惯性和阻力,改变起来极其困难。围绕土地形成的巨大利益链条,绝非一两年内可以斩断。
有观点认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待房地产调控态度迥异,对此笔者并不赞同。试问,上轮调控最终是由谁“松绑”的?引发大量投机需求入市的极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又是谁出台的?
从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的表现来看,显然存在对危机反应过度的问题。4万亿投资的大手笔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而政府为何不顾一切地追求GDP的高增长?归根结底是在目前社会危机潜伏的环境下,政府必须要把蛋糕做大,哪怕既得利益集团吃蛋糕,普通民众只分得一点碎屑。因此,毋庸说政府对经济危机十分紧张,不如说是对经济停滞或倒退导致的社会危机感到心悸。所谓的调控房地产的“两难”,不过是政府会权衡,到底是房价泡沫带来的危害大,还是大规模失业带来的危害更大。
由此可见,房地产调控始终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影响中国经济“保八”。只有在“保八”暂时无虞之下,管理层才会腾出手对付部分城市飞涨的房价。而今年四月“新国十条”出台的背景是一季度GDP增幅高达11%以上。如果换成现在,新政是否能出台都是疑问。
很多开发商对管理层的这种心理早就揣摩透了,他们还看到中国因货币超发导致资金泛滥,因此才有勇气与购房者“隔房对峙”。被任志强称之为“一直比较健康”的上海楼市,个别楼盘6、7月份甚至逆市提价,可见开发商对宏观调控的无所畏惧。
综上所述,早已形成利益深度捆绑的房地产业,不是个别专家能够“唱衰”的。尽管高房价扭曲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因其深层矛盾难以撼动,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仍会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短期内难言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