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看不懂的是土地增值税清算效应。国税总局6月3日发出通知,土地增值税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得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得低于1%。而此前预征率普遍仅为1%,包括万科等上市公司均据此计提。但奇怪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并未对此作出强烈反应,中报也鲜有提及。此项调控措施对它们失效?
目前来看,信贷控制政策做得还不错。京沪深杭各大商业银行停止发放第三套住房贷款的消息传出那天,我问同事:国务院10号文件不是早已规定了么?同事说:文件说的是“可”,而非“必须”。银监会现在口头通知这四个城市将“可”变成“必须”。也许还不晚。
幸好银行今年已部署全面控制信贷流入楼市。2008年以来尤其是2009年,已有天量资金潜入房地产。公开数据是,2009年新增信贷9.59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1.98万亿元,占20.9%。而主流经济学家估计,4万亿政府投资中相当一部分也流入了房地产。更别提巨额而分散的民间资金了。银行信贷、政府投资、民间资金(包括大量灰色资金),倘若纵容这三股资金在楼市里腾涌,它们足以将现在的房价再翻个个儿。
房地产调控调整了这些资金的预期,但这并不等于它们就消失了,正如调控未能消灭住房刚性需求一样。一旦嗅到机会,这些潜伏的海量资金就会立刻卷土重来,推动房价快速上涨——什么样的机会?调控放松的时候。所以,楼市调控绝不可放松,如果要加一个时间,那就是3年(本届政府任期内)。
地方政府理应体会中央政府调控楼市的良苦用心。举个例子,调控以后,地价下跌,而各地建设保障房的任务又很繁重,地方政府都喊没钱。情急之下,主管部门甚至不惜违法,允许全国28个城市动用住房公积金来建保障房。为什么说它违法?因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只允许将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建设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将廉租住房的适用范围扩大为保障房,明显违法。
如果说调控一放松,房价就反弹,那么2012年后呢,总不能永远调控吧?楼市政策大都是一年一变,2012年以后的事到时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