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3:全程公开
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眉山此次公选采取“全裸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
眉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彬透露,“面试前,有群众提出,面试中应增设普通群众评委;体检前,有网民反映《简章》所执行体检标准不是最新标准,我们立即予以采纳,并通过媒体发布公告。总之,就是通过全过程接受考生、媒体、广大干部群众和网民的监督,确保选人用人公信度。”据华西都市报
●马上就评 售楼女考上副局长何以成新闻?
时下,中国人的身份被一些人分为两种:体制内和体制外。说实话,这种分类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仅从分工而言,公职人员与平民布衣就有所区别。但当这种分类成为一道限制人才流动的“门槛”时,我们就该忧虑了。
“体制外”的售楼女能成为副局长,成了一个大新闻,只能说明体制内外存在着制度的鸿沟、地位的不平等。很明显,如果副局长的社会地位比售楼女高不了多少,抑或售楼女能比较顺利地进入体制内,售楼女成为副局长这事,将变得平常无奇,不会成为“新闻”。
应该说,这种现象影射出体制内外人才流动之道还存在着不少黑暗的掣肘。时下,公务员的招聘方式早已由传统的指定、分配、推荐、内部繁殖等,转向比较规范化、程序化的招考方式。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潜规则”,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为了一己之私在考试门槛、考试过程以及考试结果上做手脚。例如陕西某地事业单位招聘只要内部家属子女,海南某地社保局长“让”女儿考了99分,等等。这些“潜规则”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体制外的无背景者,想进入体制内是何等的不简单,一旦进入成功,即成为新闻事件。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类似售楼女成为部长、市长都不足为奇,更别说一个副局长,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用人机制和中国有着巨大的不同。毫不客气地说,尽管眼下我们都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时下的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不仅需要学历、年龄、性别等一系列显性指标,还往往被“背景”这个“潜规则”所左右。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
需要提醒的是,公众在追捧“无背景”的体制外者进入体制内的同时,应该意识到,体制内的职位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以及人们的“媚官”心态(造成招考竞争激烈),都是造成体制内外人才流动不能轻易完成的原因。当然,除却这些,人才流动不该遇到困扰。说白了,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不管是售楼女还是掏粪工,只要他们凭真才实学通过了公平的考核,他们都该顺利地进入体制内,正如眉山的“全裸选”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