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挡不住 资金趋利来
“只要监管层不收紧‘紧箍咒’,下半年这样的基金会更多。”亚银投资的首席分析师李大伟表示,据他了解现在正在筹备或募集的跨境地产基金就有七八个。而且境外投资者对此是兴致勃勃,“今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太强烈了。”他表示,国际投行普遍预计年内人民币会升值3%~6%,国际热钱的逐利热情甚高,而房地产恰好是中国严格资本管制下的一个口子。“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房地产短期存在一定泡沫,但二三线城市城镇化进程起步不久,还有相当不错的投资机会。”李大伟认为。
但正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太甚,李大伟反而不看好跨境地产基金,认为这会受到监管层的严格控制。
除了跨境地产基金外,一些本土的地产基金也开始快速成长。
同样在3月初,北京成立了一家名为盛世神州的地产投资基金,这是一家源自本土同时投入本土项目的地产基金,基金由北京银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民耕、阳光100置业集团总裁易小迪、复地集团董事长范伟、富汇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曾军和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委托喜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曾勇一起发起。首期融资规模5亿元,据盛世神州董事长助理杨广志表示,公司规划未来三年募资达到50亿元以上。
除了这些来势汹汹的地产基金外,一些信托产品也早已带有地产基金的形式。去年4月份,绿城地产就联手工商银行(4.27,0.00,0.00%)和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总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的中海·绿城1号房地产投资基金信托计划。绿城表示,该信托基金的投资并不局限于绿城所投资的项目,绿城在其中只是履行其专业管理职能,收取管理费用和业绩奖励。
“这恰恰正是问题所在。”李大伟表示,国内成立的地产基金带有很深的地产商背景,现在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基金都是由地产商成立的,而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该地产商开发的项目。例如无论是金地或者是中海发起的基金,都明确表示主要用于投向自己开发的项目。金地基金的模式是,由该地产商筛选出需要投资的项目,再由其合作伙伴决定是否投资。
“国外的地产基金的管理人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他们只需要选择好项目,控制好风险即可。”李大伟认为,投资国内部分基金的投资者更像是该地产商的股东。
可李涛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中国房地产还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银行贷款退潮,给了民间资金分享资产增值红利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