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抄底,一般理解为以某种估值指标为参照,判断一个公司或某种商品的价值,并依据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进行操作的一种策略。当其价格在市场波动中跌到相对的低点,尤其是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时买入,以此降低交易成本或实现套利。
抄底的操作策略最常见于股市。在股指的最低点(底)买看好的最便宜的股票是所有投资者都向往的投资机遇,更是价值型投资者信奉的盈利模式。你如果在股价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买进股票,然后股价就回升了,那么你就抄到了底。但是,究竟什么点位是底,什么样的价格“最便宜”,众多的机构都很难判断,更不要说一般投资者投资者了。我们认为它是“底”了,可实际上未必。“以为地板是底了,地板下面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还后地狱,地狱还有18层......”。2008年股市的暴跌中,一个又一个底被击穿,几乎全部抄底者深套其中,大部份散户至今未能解套。今年以来的股市走势同样验证了抄底有风险。
在股市,投资者作出抄底的判断,主要基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四个因素,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经验。而导致判断失误的,往往是脱离了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资金面的经验。至于怎样把握抄底的时机,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回过头来再说说楼市抄底。
在当前一系列政策打压下,在开发商表示“房子卖不动”的话音中,在部分楼盘的掉价声中,团购优惠、打折促销、特价房等一系列被购房人理解为“降价”的方式已经在市场出现。房价开始出现松动,媒体、投资者、炒房客们的“抄底楼市”之声渐响。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楼市是否是抄底时机?股市的抄底理论值得好好借鉴,应当从政策面、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等方面综合分析,而不能凭经验判断。个人的判断是:抄底楼市,为时尚早!
政策面:管理层地产新政实施细则尚未明朗。自“国十条”颁布后,相应的实施细则在越来越烈的争吵声中有条不紊地推出,房贷从严控制,二套房标准从严认定,土地增值税从严清算,对开发商囤地、捂盘惜售从严打击,已经出台的每一项实施细则,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对地产调控的从严态度,都对高房价构成实质性的遏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构成实质性的利空。然而,这些并非调控政策的全部,后续可预见的政策还将陆续推出,比如: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城市商品房成本监控,等等。新政的效应本身具有滞后性,政策预期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对于百姓而言,在政策未进一步明朗之前,轻易抄底房市,其后果是也许抄在了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