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求一直是支撑业内某些专家看好楼市的最重要依据,也成为开发商坚持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分析楼市房价的走向,自然离不开分析供求关系。正如笔者在《供不应求是房地产天大谎言》中分析:如果从静态的数据来看,楼市确实是需求旺盛的。然而,需要明白的是,现在房地产市场无非以下四种需求,第一个是投机和投资需求,以预期未来房价上涨收益而决定买房。第二个是升级需求,因为经济条件变化,而产生对更大面积、更好位置和条件住宅的需求。第三是恐慌性购买需求,像一些年轻人,刚毕业无论如何是买不起房的,但是由于更害怕以后买不到房了,双方的父母都凑钱来帮他们买房。第四个才是因为结婚、购买第一套住宅等的正常买房。这四种需求里,只有最后一种需求是刚性的,其他都是弹性的,可能短期急剧增长,也可能短期急剧萎缩,都是基于对房价上涨预期才购房。
可以这么说,以09年底的房价来看,市场上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投资性购房、恐慌性购房和刚性需求(升级换代需求分布这三种需求中,三个目的者均有)。以北京通州为例,09年底时候我们针对公司旗下项目客户进行市场分析,大致上三者比例基本相当,还有十分之一的客户难以界定购买的意图。然而,当时通州楼盘均价不过1.4万/平方米,按100平米房子计算,140万总价的房子首付30%为42万,月供6300元(按7.5利率计算),大部分工薪阶层两口之家还能承受得起;可是按同一项目,在新政前通州房价已经到2.5万元/平方米,该套房屋总价高达250万元,按新政核算,首付达到125万元,而月供9341元,普通工薪阶层又如何能够购买得起?所以,当通州房价上涨到25000元/平方米之后,北京的工薪阶层已经完全无力承受房价。
北京市统计局刚刚公布数据,一季度,四环路以内商品住宅期房销售均价为32809元/平方米,四至五环路销售均价为18724元/平方米,五至六环路销售均价为13518元/平方米,六环路以外销售均价为11090元/平方米。考虑到统计局数据体现的是一季度全北京的平均值,而同期4月房价相比1月北京涨幅至少为30%,北京扣除少数远郊,其房价已经不是工薪阶层所能承受。
所以,当北京房价涨到4月新政出台之前的水平时,市场上已经没有刚性需求,唯一剩下的两类需求基本上是投资性需求和恐慌性升级换代需求,首次刚性需求基本上已经所剩无几。
对于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一定比例的投资会促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一旦投资的比例过高,将导致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会严重扭曲真实的供求关系;由于投资和投机的资金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就是说在价格上涨空间较大的时候,资金大规模进入市场,在价格下跌的时候大规模撤离,而房地产行业的流通周期非常漫长(从拿地到交房到交易至少数年时间),所以这种短期逐利的资金很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刺激市场的繁荣,但在较长周期内给一个市场将造成巨大的伤害。这种严重扭曲市场真实供求关系的投机资金必须要挤出市场,否则从长远看将象过度服用兴奋剂一样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