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正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不可能找出任何两个不同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轨迹。甚至是,即便在中国,两个不同城市之间,在同一时期,也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市场表现。而且,中国与日本,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人均房地产消费能力、房地产制度、影响房地产市场变化的诸多因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更何况,网上流传的“房地产崩盘时间表”采用的是日本房地产市场的1985年至1991年这个时期的走势与和中国房地产市场2005年至2008年这个时期的走势进行对比。无疑的是,无论如何,就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而言,2005年至2008年的人类观念、思维方法、对风险的应对意识以及经济经验,已经远非1985年至1991年的日本时期可相比。因此,用1985年至1991年的日本房地产市场走势和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进行对比,形式上的表现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只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或警示意义。
第六,最关键的一点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房价持续快速大幅度上涨,其中尤以2007年、2009年为甚。这些年来,每年房价上涨的幅度之大,众所周知,仅2009年一年,诸多城市的房价就上涨了50%甚至以上。应该说,综合考虑房价每年的合理涨幅后,相比较于剔除非正常上涨部分后的正常房价而言,2005年以来的房价中非正常上涨部分,远超过现实房价中的50%。因此说,在目前的房价中,合理回调的空间很大。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即便房价从目前价位上下跌50%,也属于正常回调,而不会是所谓的“崩盘”。
由此可见,目前一些人在炒作的“房地产崩盘”论,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有点危言耸听。甚至不排除的是,这种炒作,不排除有蓄意干预政府调控决策、干扰市场心态、扰乱公众对房地产走势预期、影响买卖双方决策的可能。
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要看到的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房价持续快速大幅度地非正常上涨,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时至今日,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而且泡沫越积越大,这已是几乎多数人一致性的共识。这种房地产市场形势,确实很危险,潜伏着泡沫破灭的危机。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真的破灭,恐怕对谁都没有好处,不是政府到时多能轻易对抗的,泡沫破灭所可能引发的包括房地产行业在内的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也不是政府所能轻易解决的。因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决策者必须认真对待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在房地产调控上不过多犹豫,应及时采取措施,真正有效地解决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另外,还要看到的是,在目前,在房地产积聚巨大泡沫的同时,资产泡沫也在不断膨胀,通货膨胀已经于去年开始,目前还在继续,且未来预期还在上升。因此,要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除针对房地产市场本身对症下药外,还需要结合打击通货膨胀、打击资产泡沫来进行综合调控。鉴于此,在调控手段上,除已经采取的传统财税、土地、行政、紧缩信贷数量工具等手段外,还应该考虑及时采取加息这种货币价格工具和新的税收调控手段。
应该说,在加息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我们犯了此前房地产调控一样的错误。决策层迟疑不决,态度暧昧,加息迟迟不能到来,致使实际上的通货膨胀形势,就好象此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一样,日益严重,并可能继续恶化。这也就是说,我们已经错过了加息的最好时机,但如果现在及时出手,大胆加息,依然尚可防止通货膨胀等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