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央企情有独钟的情况并未改观。3月18日有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一周以来,多家中央企业已获1350亿元银行授信额度,其中就包括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
央企进入房地产不仅仅是央企的问题,更是地方财政与央企定位不清的反应。近日,国土资源部结束对30个省份的实地国土大调研,其间一些地方表态用地紧张,呼吁增加供地指标。据笔者听到的信息,地方政府十分欢迎央企拿地,央企身手阔绰当然是重要方面,地方政府更觊觎随央企而来的大量投资以及急剧增长的GDP。各地苦于产业转型找不到出路,重化工业之路的扛鼎者就是具有资金与技术优势的央企。因此频向央企抛媚眼,甚至主动找上门去要求结对子,一旦成功就当作重大喜讯四处张扬。如果央企带着巨额投资而来,不要说买地,就是半买半送,地方政府也心甘情愿。这是国进民退、重化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必然结果。
央企地王频出、垄断企业收入过高,无一不反映央企对社会尽责太少。要抑制地王现象,必然让央企上缴过多的留存红利。
去年11月23日,国资委公布了132家央企当年1~10月经营情况,累计实现利润6337.8亿元,同比下降6%;去年同期央企已交税费总额9305.2亿元,同比增长9.5%。这并不能证明央企尽责,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上交税费超过利润,央企上交税费(注意是各种税和费)仅占营业收入的10%。2008年央企上缴547亿元人民币红利,而2007年的利润是9968亿元,不到6%;2008年盈利6961.8亿元,上交红利270亿元,其中中移动一家就上缴100亿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央企红利几乎没有用于民生,没有纳入一般预算。
要扼制央企地王现象,第一,改变银行对央企的无原则信赖,建立公平的信贷环境;第二,改变地方政府对央企的谄媚,通过物业税、消费税变革缓解地方财政难;第三,央企上缴红利用于民生,垄断部分加征红利,直到央企利润成为行业平均利润。
央企有必要马上、彻底地离开房地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