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指出,房价攀升与地价持续暴涨的互动仍在持续,这将为楼市“泡沫化”危机埋下更深的隐患。
据渣打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内地主要城市的土地均价同比上涨了100%以上。去年底,福州市土地市场在最后一拍中诞生了楼面地价1.5万元的新“地王”,全城商品房均价“坐地大涨”。而在日前的一次土地竞拍中,福州楼面地价新高已飙至1.6万元,房价涨幅“逆势飞扬”。
“挤泡沫”需政策加力
业内人士预计,基于全局经济维稳的考虑,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会维持高位盘整的局面。专家建议,为进一步挤除楼市泡沫,仍需从多个层面健全相关制度和加大政策力度。
陈国强认为,从供需两方面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既要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又要抑制房地产投机泡沫,使整个行业实现良性健康发展。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住宅土地供应、打击囤地、捂盘行为来扩大市场供应;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和限制外资购房政策来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等制度变革。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金雪军等建议,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有关部门首先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调控房地产市场。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繁荣,房地产的投资品特性——金融资产特点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除房地产市场传统的影响因素外,经济全球化、流动性过剩、通货预期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外部因素对住宅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次,加快经济转型和财政改革的步伐。采取多种措施,刺激内需,要将目前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需求驱动型增长方式,改变房地产行业“绑架”宏观经济的状况。同时,进行税收体制改革,改变目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局面。在可出让土地数量日益减少,存量房规模不断增长,投机泡沫重新出现的情况下,开征物业税是一个理性选择。
景乃权提出,在针对地方政府中观房地产管理上采取“问责制”,在微观市场管理上采取“税收金融制”,才能有效遏制高房价。针对地方政府的“问责制”就是在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绩效时,不仅仅看重GDP的高低,同时纳入拍卖土地价格、廉租房占商品房的比例,商品房价格增幅、商品房空置率等代表民生状况的综合指标,这样就能降低地方政府吹大房地产泡沫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