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城市的房价显现了高位盘整迹象,昔日如鱼得水的楼市投资者时下炒房如“火中取栗”。业内人士指出,去年底以来,国家出台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市场投机已初见成效。进一步挤除楼市泡沫,仍需从多个层面健全相关制度和加大政策力度。
炒房有如“火中取栗”
3月份以来,像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一样,作为二线城市的福州,二手房市场交易跌入了“冰点”。福州炒房者郑硕的6套商品房在中介那里已经卖不动。
他对记者说,去年,伴随市场刚性需求的突然“井喷”,福州楼市炒房现象又活跃起来,他乘机从两家新开楼盘各拿下5套商品房,其中4套房已在去年10月份抛出,净赚了120多万元。“现在,
楼市已进入阶段性调整期,炒房风险加大,获利有如‘火中取栗’。”
像郑硕这样的楼市炒家充其量是“楼市汪洋中的鱼虾”。他告诉记者,在去年福州房地产市场最火爆时期,他这样的“鱼虾”估计有200多人,能够炒作的商品房数量约2500套,仅占去年福州市商品住房成交量的一小部分。
6套房压在他手里,一个月的贷款利息就将近1万元。郑硕估计,因为房产中介的业绩持续凋零和市场观望气氛的趋浓,眼下可能有一半的“鱼虾”资金开始紧张起来。他手头资金状况虽然暂时还未“吃紧”,但如果二手房市场持续“冻结”3个月以上的话,资金可能会断流。
开发商和房产中介等才是炒房“大鳄”。郑硕透露,一些开发商开盘销售100套房源,就制造出70套在新开盘三天内就售出的假象,剩下的30套房子成为了刚性需求者抢购的对象。70套假售房中,一小部分落入到“鱼虾”炒客手中,大部分则重回开发商那里或挂牌到中介再次销售。
泡沫隐忧“积食难消”
浙江大学金融系副教授景乃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持续萎缩,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却不断掀起高潮,并已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随着我国楼市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机现象如影随形,泡沫隐忧“积食难消”。
“房地产投资的兴盛易产生投机泡沫,次新房的空置率应当是显示房产投机的较好指标。”景乃权对记者说,以杭州为例,2005年这个城市的次新房空置率在30%左右。经历去年房地产市场火爆行情后,杭州市次新房空置率现在可能会更严重。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城市,交付三年入住率都不到一半的新建商品房小区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