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标”尝试
厘清边界,减少争议之外,地方政府更为关心的是,如何避免因“地王”的“一出再出”而向楼市传达的清晰“涨价预期”。
于是土地出让方式的调整开始分步纳入地方政府的考虑——由明标竞价到暗标开标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开始考虑的一种调整路径,毕竟“国十一条”中明确要求对土地出让方式进行合理调整,进而控制涨价预期。
“北京在一些土地的出让上,已经开始尝试‘暗标’的方式。”北京某区国土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所谓暗标,即是多家竞标组织同时在未知竞争对手的报价、方案等信息的情况下投标,然后在同一时间同时开标,方案最好或价格最高者得到土地——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就避免了现场“面对面”“飙价”过程,从而避免因现场竞争而出现的“天价地王”。
而北京历任“天价地王”,都是现场竞价的产物,从2005年清河地王的60多轮竞价,直至2009年几块地王的竞价轮次都以70轮为“平常”——只高不低。
上述官员向记者解释,这种“暗标”的方式也是国土资源部设计的土地招拍挂制度中允许的出让方式,这也是各种避免土地竞价过高导致地价高企的手段之一,现实中仍然要结合地块条件,竞买者数量等诸多技术问题,至于推广,这位官员称还仅仅是在探索与考虑的阶段。
而市场却并不等待这样的脚步临近——广渠路15号地附近的首城国际中心项目为例,其2009年8月的开盘价格为18000元/平方米,而截至今年2月1日,其均价已升至28000元/平方米;同样距其不远的万科蓝山项目价格也由30000元/平方米早已上涨至35000元/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