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规划意见可能不再写入竞价卖地材料,暗标竞价出让制度也在考虑之中
“地王”是个“光环”但也是个“魔咒”。
于是,当一次没有突破“控制性规划”的“规划调整”附加于北京昔日“地王”——广渠路15号地之上时,“技术问题”便演化成了一场“风波”,被北京市规划委否决的命运,尽管意料之外,但亦情理之中。
纪录从来都是用来被打破的。广渠路15号地块的“地王”身份,也早已是半年前的往事。然而,当地王纪录被频繁刷新之时,就连地方政府也开始考虑土地出让方式的“未来”——与其说这场“风波”系由“调规”而起,还不如说因其“地王”身份而起,对于同样倍感压力的地方政府而言,“地王”成为“魔咒”也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结局。
指导“边界”
一道常规考题的答案,却令大多数答题者感到意外——在春节前北京市规划委否决广渠路15号地块规划调整的申请之前,业界没有人猜到这个答案,因为广渠路15号地块的开发商——中化方兴——所提出的,仅仅是一个没有突破“控制性规划”的规划调整申请。
“北京市规划委没有通过我们的申请,我很遗憾,但作为开发企业,我们必须遵守政府的这一决定。”说到此处,曾飞的表情多少有些严肃,语气明显放慢许多,他的身份是中化方兴综合部的副总经理。
实际上,中化方兴所提出的仅是一次技术性的规划调整,这一点,就连北京市规划委的专家,也不能否认,尽管他慑于自己的半官方身份而不愿透露姓名,但他还是向记者表示,地块规划共有两类,一类是控制性规划,由政府给定,目的是为了与城市总体规划对接,开发者不得突破。另一类则是指导性规划,在控制性规划的范围内,这种规划并无限制性。
“广渠路15号地的规划调整申请就是后一类,虽然他的申请调整了局部的高度,但是总的容积率没有突破。”他说,也正是出于这样的逻辑,大部分业界人士都认为,申请被批准的难度不大。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
曾飞和他所供职的中化方兴显然有心理准备,所以在终裁之后表现得仍然平静。曾飞告诉记者,广渠路15号地的“进程”将按照政府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不会因为规划调整的被驳回而受到影响,他还解释说,提出调整规划的申请就是为了做出品质更高的项目,既不增加面积,也不增加可售房源的套数。
一切的争议,都源于中化方兴是否能够调整政府的“指导性规划意见”。“我们一般都把指导性的规划意见就看做是限制性的规划条件,尤其是在这种指导意见写入竞价卖地的材料当中的时候,没有人纠结这个指导的‘边界’,谁都知道那是自找麻烦。”北京一位国企开发商的总经理解释道。
恰是在广渠路15号地的“指导性规划意见”中,这块土地被“指导”为了“矮胖”的建筑群,而中化方兴的努力,是在不改变控制性规划的前提下,把她变成“瘦高”的建筑群。
前述接近北京市规划委的人士称,15号地块申请调整规划引发的讨论,已经引起了北京市分管市领导的关注。一位分管市领导曾对相关部门表示,为了避免以后再引发类似的问题,指导性的意见,就不要写入竞价卖地的相关材料中。言外之意,最无争议的控制性规划指标,将有望成为唯一的规划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