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型商业银行近日表态将调整信贷结构。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以及“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落入了各行重点监控范围之内。
严控新增“平台贷”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去年最受欢迎的“客人”,但去年底以来受到的待遇大不一样。
上月下旬,权威人士曾向业内表示,一些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重大,“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不严,贷款集中度过高,对贷款资金流向缺乏监控;要严格控制新增贷款,对无资本金、仅靠财政担保的项目停止新的授信。
在这方面,工行在昨日召开的2010年工作会议上表示,对于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贷款将继续实行名单制严格管理。中行的政策则是,对非重点省市该类贷款规模不再新增,即使出现迁徙,也不能新增;对重点省市则保持增长。
上述权威人士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未来几年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而相关贷款给商业银行未来资产质量也埋下了隐患。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去年9月底,政府平台贷款占财政收入的240%,项目中银行贷款占比达到90%。而当前不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举债过度,有些占地方政府GDP的94%,个别县市甚至达到400%。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由于(平台贷)贷款期限较长,今年内风险暴露的可能性不大。但从3~5年来看,银行资产质量堪忧。”
国信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2009年中行发放了1.5 万亿贷款,其中约4000 亿是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贷款余额从2000亿增长到6000 亿。
在这份报告中,受访银行人士表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在2010 年是被检查和调控的对象,而不像去年是大力发展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