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一段话:根据普林斯顿经济学家Jose′ A. Scheinkman和熊伟的研究,泡沫的产生正是源于投资者对于重大经济问题的意见不一致。过程如下:多空双方对价格的走势有很强的分歧,看空(认为价格会下跌)的投资者会抛售甚至做空,但是由于做空的成本非常大,而且风险也很高,所以一般的投资者都不会站在空方这边,这样多方天然就占优势。当价格上升的时候,空方就损失惨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升。而多方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引来更多的新投资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由于市场上有很多群投资者,当一批投资者认为价格过高时,总有另外一批投资者进入市场推高价格,或者是原来看空的投资者转变观点。在不同群体的投资者的推动下,价格会越来越高,泡沫形成。
以上谈的主要是资产类如股票、大宗商品,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稍有不同。楼市泡沫的推动主要是恐惧。在泡沫的形成阶段,只有比较富有的和有刚性需求的人群才买房,而随着房价的增高,原来不具备买房实力的人群陷入对未来的恐慌,从而以“倾家荡产”或“创新”的方式加入楼市。因此,市场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奇现象,比如高价倒卖楼号,合伙买房等。楼市几乎没有做空机制,因此理性的投资人最多也就是观望而已,这样楼市就被多方完全占据,源源不断的资金就可以一次次推高房价。另外一个推动楼市上涨的因素是卖方的“惜售”行为,具体表现为新楼盘推迟开盘以等待高价,或者二手房卖主在签约前后仍多次涨价等。
对于泡沫的不正确对待让好多人印象深刻。五年前,人们认为二三千块的房价泡沫严重,三年前人们认为五千块的房价泡沫严重,现在人们认为八千块的房价泡沫严重,只是五年前观望的人现在已经不好形容他们的心情了。他们的失误就在于,第一,他们对未来没有把握,第二,不能正确认识泡沫的常态化。第三,他们不习惯在泡沫中生存,不会与泡沫共舞,不会享受泡沫带来的泡沫浴。
关于泡沫时代的生存策略和操作策略,有几点可供参考:
1、正视泡沫,承认泡沫。不要一味抱怨房价高了,没用,要用客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经济社会大发展下房价推进和演变过程。
2、即使大多数人都认为有泡沫(2003年就开始了房地产的泡沫争论),泡沫还是很可能不断膨胀(一直到今天,房价翻了几番)。在08年之后的2009年(已经证明)和2010年的中国房产市场,虽然买房是很危险的,但是不买或卖房也不见得多么明智。
3、泡沫化生存也要讲究策略,并不是一味追高就是好。要在多种投资中精选性价比高,相对风险低的。 买入并不是错误,关键是买入什么和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要多比较,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