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救”
安徽省国土厅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的再次调整,意味着国土部依据地方实际开发情况分配用地指标又近一步。随着事权进一步清晰,地方政府“批而未供”等情况将被问责。
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监李伟对记者说,地方政府每年都向国土部要用地指标,而由于自身土地整理平台能力不足,尤其是融资能力差,而导致了土地整理开发能力差,供地能力差。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都依托城投公司组织新的土地整理开发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和土地开发能力。
不过,一方面是国土部不断提高用地门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遭遇了城投公司融资难的问题。随着经济逐步回升,金融环境从宽松逐步趋向收紧,导致地方城投公司的开发能力受到了影响。
作为地方土地整理开发的平台,安徽黄山城投公司董事长刘金星介绍,未来5年是黄山城投还款高峰期,高峰期累计债务将达到44.14亿元,年还款付息达到了8.84亿元。而如果不进行提前转型,黄山城投将在未来5年陷入债务危机。
有鉴于此,黄山市对黄山城投采取了土地划拨、城市配套建设费划拨和城市经营收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给黄山城投转移了多项稳定收入渠道。
2009年12月26日,黄山市集中出让了13宗土地,土地出让收入超过了10亿元。定价70万元/亩的地块,卖到了142万元/亩。由于投融资规划使得土地升值,国开行和其他商业银行都对黄山城投另眼相看,其未来5年投资项目,纷纷获银行授信。
李伟表示,除了黄山市,安徽省已有2-3个城市提出做“投融资规划”,而西宁等西部城市也开始做这样的规划。对城投公司的“融资抢救”只是地方应对国土部收紧用地指标的措施之一。
李伟预计,在“通知”下发之后,地方政府还会采取加快征地、集中土地整理开发等模式加快土地征转用的工作,避免因为征转工作不力,而被国土部扣减次年用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