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再来看下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住房绿皮书》,书中对全国35个城市房价泡沫指数进行估算,结果显示,北京的房价泡沫超过了上海、广州和深圳,实际价格高出基准价格的四分之一;另外,北京人的住房支付能力最低,购房居民每月交纳贷款的数量远高于合理家庭支付比例。
其实,若用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绝大部分指标都显示我国房价水平已明显偏离合理轨道。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我国的高房价?首先,国人把房子看得太重,为此不惜“啃老”,几个家庭支持一对年轻人买房,没房不结婚,成为落后的社会主流观念。可是,这一购房模式完全不具有可持续性。
其次,投资投机需求旺盛。有钱就买房,基本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且很多人不是用来住的,纯属投资或投机。从感性角度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即使2005年和2008年部分地区曾出现过短暂的小幅下跌,但之后往往出现更大涨度更长时间的反弹,于是人们都不再相信房价会大跌。从理性角度分析,去年出台的诸多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投资投机的成本,虽然政策本意是鼓励合理的自住需求,但根本无法堵截投资者“搭便车”;另外,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预期,购房保值也很正常。
再次,住宅市场的供求矛盾一直没能有效解决。从根源上讲,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确实非紧张,雪上加霜的是,近十年来,批而未建的开发用地高达13亿平方米,其中有很多居住用地仍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即使那些开发进度达到预售标准的楼盘,在市场繁荣时也常出现捂盘惜售现象。在市场经常性的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的情况下,房价不涨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重新搬来计划经济的那套,直接限制房价——这也是不可能的。
近期美国《时代》周刊有篇文章,标题是:房地产为何成了最令中国头疼的事。看来国外也很关注中国房价偏高的问题。这既表明中国经济地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透露出,国际金融界对中国资产泡沫的忧虑。如果有朝一日中国房价泡沫破了,对谁都没好处。因此,我国政府没理由不好好对付高房价这头“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