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城市都在“闹房荒”,大冬天里,居然频现通宵排队等开盘的盛况。“萝卜快了不洗泥”,房价并没跟随气温而下降,反倒烧起了的一把火。老百姓对此似乎有些麻木了,而有识之士仍在表达忧虑之情。比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提醒道:“北京房价高的离谱,不要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抢购房子,这样来算恰恰上套”。再如,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再次强调“今年年初,我曾经说过房价不能再涨了。”
实践证明,动用行政大棒打压房价,效果并不明显。2005年出台的著名调控文件“国八条”,全名就是《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遗撼的是房价这玩艺儿,越调控越上涨。你若说它跟政策别苗头吧,也不对,去年优惠政策一出来,半年内就让房价由小跌态度,转为大涨。搞得眼下的优惠政策,继续不好,停止不妥,只能任由全民大讨论了。
中国房价到底有多高?这是个很难评判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房价水平尚可接受,而且会找出类似城市化、人口红利、外来需求等诸多支撑因素。但有一条基本的经验许也无法质疑:许多国家的房价泡沫破灭之前,绝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泡沫正在长大。这也就是说,仅靠观察学者专家的现时中的主流观点,很难断定是否存在房价泡沫。
关于房价高低问题,笔者曾经做过专题研究,从国际经验看,目前我国总体房价收入比并不算离谱。1996-2008年,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5.5-7.5倍的区间波动,其中最低的1996年为5.64倍,最高的2007年为7.44倍。总体水平高于发达国家的3-6倍,但与1998年8.4倍的世界平均值和6.4倍的中位数,相当接近。也即用发展中国家的标准衡量,目前我国房价收入比水平基本合理,2007年偏高,2008年有所回落,今年会重新上升。
很难说全国普遍出现了明显的房价泡沫。但部分东部城市房价明显偏高,2007-2008年,京沪深穗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厦门、杭州,房价收入比超过10倍,甚至个别城市达到13倍以上。如果剔除动拆迁保障用房因素,则2008年北京房价收入比为15倍,上海高达17.2倍。按今年房价上涨的狠劲儿,一线城市可能会到近20倍。即使考虑到一线城市中“两外人士”(境外、省外)购房需求旺盛,还是让人感觉有点“高处不胜寒”了。
另外,还可以用租金回报率来衡量房价高低。众所周知,任何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具有使用价值,如果价格脱离了使用价值,进而远离价值,则意味着偏高了。很简单,住房的使用价值就是居住,而租金水平集中体现了居住价值的高低。发达国家的年均住房租金回报率为5-10%,而目前我国大城市一般都在只有3%左右。一线城市尤其明显,今年的情况是,房价涨幅很大,房租却没怎么涨,甚至高端公寓租金下滑。国人重购轻租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确实是一个特殊因素,但租金回报率如此之低,从一个角度说明很多房子的价格被明显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