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博文 > 正文

叶檀:汤臣一品不孤单 豪宅将成财富削骨刀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9.11.12 来源:叶檀博客

  房地产拉动60个行业的作用不必多说,房地产的货币调节器功能不应受到忽视。

  高地价与高房价的资金流向三个地方:一是流向地方政府,刚好弥补了今年税费不足、无法满足大型项目开工不足的难处。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超越2007年全年水平。今年1-10月,10个重点城市溢价水平全部超过去年同期。10月份单月,全国60个城市共成交住宅用地337宗,溢价水平超过100%的地块共29宗。其中,上海溢价水平最高,达到160%。

  二是流向开发商手中,刚好赶上开发商拍得土地后资金不足的空档。1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0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4034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国内贷款9119亿元,增长53.0%;利用外资377亿元,下降29.6%;企业自筹资金14320亿元,增长16.7%;其他资金20218亿元,增长69.5%。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1755亿元,增长59.2%;个人按揭贷款6163亿元,增长119.7%。定金及预收款占开发商资金来源的近3成。

  三是流向短期内兑现的投资客。持有物业大幅坐地起价转手套现的不在少数。

  有人担心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将引发经济动荡,不过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冲击并不大,原因在于金融杠杆使用得较少。

  在刚性需求冬眠后,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主要由豪宅投资客承接,首付比率提高,杠杆更低。相比万千投资者关注、政治压力巨大的股市,楼市调控更加轻松。2001年,香港董特首的八万五计划,加上911事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香港楼市急泻50%,香港社会近30万户在楼市上被深度套牢,成“负资产一族”。如果说美国的次贷将金融机构与普通民众绑在了房地产战车上,如果说香港的房地产贷款加长了金融杠杆,而在内地,买地全额付款,贷款必须放在银行中,如果把最危机的个人按揭以资产证券化的名义出售给投资者,那就真的可以做到银行独得厚利,风险全给他人了。

  只要实体经济实质性转好,如同香港的经验,通过数次加息,加上政府出台平抑房价的政策,就会套死那些豪宅投资者,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自然消解。更妙的是,如此财富转换非常合法,还能够获得民意的支持,开发商与豪宅投资者收获不到一滴眼泪。

  房地产,豪宅,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调节器。如果到12月末,对房地产仍然不出台调控政策,那房地产投资就真的十分危险了。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