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三分之二家庭住新房”让人误以为是住房福利承诺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9.11.03 来源:新京报

  其次,建成多少新房是政府根据土地供应量来测算的,问题是囤地炒地太过普遍了,甚至于潘石屹都说“三分之一的开发商只倒地不盖房”。虽然《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但极少有违法囤地的开发商支付了土地闲置费,更不用担心被无偿收回土地了,不盖房比盖房更赚钱。“选择性执法”的背后,是“法不上开发商”的无奈现实。

  更重要的是,新房即便如数建起,普通公众能买得起吗?怎么保证建成8000万套新房,受益的就是8000万户家庭?比如那位上海的姚达康先生,一个人就从银行贷款了7800万元,购买了128套住房,也能算是128户家庭住进了新房吗?在工资涨幅远远赶不上房价涨幅的当下,拿建成多少新房简单等同于多少家庭住进新房,显然是不成立的。这恐怕又是一种“被住进新房”的统计逻辑。

  住房问题,不仅关涉总量的提高,更关涉住房的公平配置。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将住房工作目标简单定位于10年建成多少新房,还远远不够。毕竟,住建部不是“全国最大的开发商”,而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现代社会,住房不只是纯粹的商品,它更是一项基本人权。这不仅在《世界人权宣言》里有明确表述,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两年前也已提出“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中国将“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建成多少新房固然值得夸耀,更应该为多数人无法承受现在的高房价而忧虑。

  远比能建成多少新房更值得关注的是,公民的住房权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住有所居”的住房公平又将怎样照进现实。比如,多少家庭买得起商品房,又有多少家庭能够享受保障房?地方政府热衷“与民争利”深陷楼市暴利链条;廉租房建设完成率还不足四分之一,经适房腐败丑闻又批量迭出———楼市沉疴如若不治,还奢谈什么“再过10年中国将有三分之二的家庭住进新房”?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