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房产资讯 > 正文

楼市大好潘石屹发牢骚 房地产养鸡不如倒蛋的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9.10.02 来源:潘石屹博客

        我们在政府的网站上没有发现新下发的文件

      《上海证券报》于祥明:有媒体分析这次国务院颁布的限制囤地的文件,对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没有影响,你如何看?

        潘石屹:政府的政策应该是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不能因为是上市公司,就不执行国务院的政策。这些年我们看到“囤地”现象最严重的不是非上市企业,这些非上市企业资金有限,一般都会量入为出,有多大的销售量就购进多少土地;而上市公司因为资本市场有对土地储备的追逐和激励,恰恰越是上市公司越拼命地囤积土地,以满足资本市场对土地储备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准备上市的公司,也先要囤够大量土地,才能上市。

        对一些上市公司“囤地”的情况,我们根据他们的公开年报,做了一些简单分析,上市公司的“囤地”现象非常惊人。按2008年这些公司“开发”的建筑面积计算,它们的囤地规模,最少的也在20年以上,最多的超过100年。

        减少“囤地”的关键点在于让资本市场对上市房地产公司土地储备的期望和标准,回归到中国法律的框架里来,回归到国务院颁发的政策范围里来。        

        《新京报》张家齐:SOHO中国在业界一直以不大规模囤地而成为另类,在这项政策的执行层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潘石屹:在过去三、五年时间,我们看到囤地现象愈演愈烈。有些“囤地”是根本无法开发的土地,远离城市,没有基本的市政条件和基础设施,成了报表上有多少千万平方米土地的数字游戏而已,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土地在浪费,囤这些土地的钱也在浪费,并没有真正花在需要的地方上去。上市公司大量“囤地”受资本市场的追捧,开发商就会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而投入在规划、设计、建设上的精力就少了很多,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产品建设上来。在房地产行业中,少圈地的反而成了“另类”。在这些行业的潜规则面前,我常常在想,在2008年8月份“毒奶粉”事件被公众揭露出来之前,如果作为一名奶制品行业的企业家有勇气站出来,揭露当时奶制品行业的潜规则,向社会说明在奶源上有人加了“三聚氰氨”的毒品,他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企业家,比拥有多少财富更值得尊敬。再回到国务院对“囤地”处理的政策上,作为正直的企业家应该支持这项政策,但我担心的是过于严格的政策反而加大了执行难度,让这项政策再次不了了之,“囤地”在继续,土地的浪费在继续。能不能先处理“囤地”十年以上的,再处理“囤地”五年以上的……等等,依次逐步解决,让政策得以执行下去并真正发挥效力。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