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住宅成交比重增加,基本可以认为投资投机比重上升,因为这类需求偏好中高端住宅。从深圳商品住宅成交价格结构来看,拿今年7月与4月数据相比,低档项目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说明刚需明显萎缩;高档住宅比重由大升16个百分点,中高档比重上升8个百分点,幅度远远超过北京和上海,证明深圳商品住宅市场的投资投机比重明显超过京沪。
有时候,历史真的具有惊人的相似性。2007年那轮中国房地产大牛市,深圳同样一马当先,成为繁荣度最高、投资投机比重最大、房价涨幅冠全国的城市。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那轮楼市调整,亦由深圳带头。2007年7月,深圳商品房成交量开始出现下滑,而上海10月份成交量明显萎缩,全国11月出现成交量拐点。今年的情况是,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量4月已经触顶,多数一二线城市6、7月份达到高点。
从价格分析,今年8月深圳和上海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皆站上18000元/平方米高台,双双超过2007年单月17000多元/平方米的记录。一批高档住宅,尤其是豪宅的热销,推高了很多一二线城市房价,比如上海全国最贵公寓汤臣一品,以及开盘当天热销40亿的上海星河湾——创造全国记录。回顾2007年,深圳房价的高点出现在10月份,其后成为全国率先下跌的城市,并且在整个2008年,跌幅一直保持全国最高。这就是市场疯狂的后果。而直到2008年8月,全国和上海的房价才开始下跌。
如今,又一个市场发烧后的降温,重新上演。观察政策面,目前对市场影响最大的是银监会三令五申严控“二套房贷”,而凑巧的是,2007年9月27日“二套房贷新政”出台后不久,市场很快变天。另外,2006年以来,股市堪称楼市的先行指标,2007年10月股市触顶,今年8月4日上证指数摸高3478点后,一个月内暴跌24%,随着股市财富效应的减弱,楼市不可能维持二季度的亢奋状态。
最后,还有一个现象非常相似。2007年大企地产商上市圈钱、高价拿地、地王频现,今年亦有此景象。无限风光在险峰,当地产商在资本市场洋洋得意之时,往往预示着楼市温度进入“高烧区间”。这是需要投资者警醒的地方。当然,若从长线投资角度考量,房子还是保值增值、对抗通胀的最佳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