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者要求政府不断投入财政建房;后者到市场上租房意味着需保障人群数量没有缩小,必须持续补贴,贵州建设厅一位内部人士分析。
贵州省《关于廉租住房出售的指导意见》明确:“保障对象申请购买廉租住房的,可将其应领取的住房补贴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转作购房款”。
政府租赁补贴转变成个人购房款,国有资产是不是流失?李光荣解释,与低保金一样,应保群体的补贴属于政府必要支出,而贵州如此转换,让货币补贴转为固定资产,只要购房者符合规定就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
“真正的流失在购房者们的私下交易中,房产价值再次溢价是流失根本,监察部门可能难以察觉,尽管规定廉租房交易有种种限制。”李勇林分析。
而对于已经出售的廉租房,无法实现“公平转移”的质疑,李光荣解释,购房者资金已转作用于新应保家庭的廉租房资金。
“试点情况没有预想中好”
“从廉租房销售的情况来考察的话,试点情况没有预想中好。”面对试点一年来外界的争议,李光荣坦言,“具体数据还没统计出来。”
一方面作为省级文件,其他省级职能部门理解有所不同,配合推行较难,另一方面贵州困难应保群体太大,一些困难户每个月数十元租金都难以支付,购房更是奢谈,上述贵州省建设厅内部人士表示。
以安顺市为例,200多套廉租房目前也只卖出70多套,而这一销售数字半年来没有变化,距预计销售80%的目标还差整整一半,“加上在建的廉租房,下一步工作开展是个难题”,安顺市房管局一位人士表示。
“贵州财政力量薄弱,又没有足够力量与中央部委博弈寻求转移支付,所以贵州只好走此一步”,李勇林解释。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出台,更让各地廉租房“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各地面临资金压力,但廉租房销售制度可能让保障最困难人群功能淡化。”赵路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