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显示,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09年同比2005年同期,居民收入上涨了53%,而房价上涨了126%,上涨幅度是收入的2.3倍;按照现行的价格水平,夫妻双方即使不吃不喝也要努力27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实际上,近年以来,纵使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房价展示给我们的,仍然是一幅节节攀升的趋向;土地拍卖中“地王”现象亦层出不穷。这一系列消息都在警示我们,房价是不是过高了。
从表象上看,房地产价格是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均衡,是一个最优化结果,也是对土地这一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手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并非一个完全自由的竞争市场,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是稀缺并由政府垄断的。在资本化时代,这种稀缺性使得房地产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消费品,同时也具有了投资品的特性。因而,房价就有可能会偏离真实的市场需求而滋生泡沫抑或产生危机。
同时,房地产与其他投资品的显著不同在于,其关联行业很多,不仅与钢材、水泥等建筑产业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就业以及银行的房贷等金融业连为一体,故房价的大起大落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冲击都是巨大的。所以说,如果房价的上升偏离了实际的真实有效需求,则必将带来无穷的后患。
近年以来,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步步高升的房价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不菲的贡献。首先,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依靠房地产带动的投资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也增加了就业。其次,我国是一个低消费率而高储蓄率的国家,较高的房价吸收了居民储蓄,转化为直接投资以及政府的收入和间接投资,从而刺激了经济增长,弥补了消费不足的负面作用。可以说,房地产的繁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当前的金融危机情形下,其作用应该被充分利用。然而,高房价是不利于这一良性机制正常运转的。原因在于,过高的房价会剥夺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抑制“自住型需求”,使得市场中所剩的都有投资的“理财型需求”。结果是不但不能带来房地产的繁荣,反而容易形成泡沫和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