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产研究中心上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目前“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待开发”,30%的土地“规划在建”。
虽然表态严厉,但前车之鉴犹未远,如果不出台新的措施,能否沿用此前的政策,用紧盯开发商开工期的办法来严惩“开发商囤地”仍然是个疑问。
因此,强化新版土地出让合同中对竣工期规定的监管成为一条可行的路径。“以前的土地出让合同中只规定了开工期限,现在的新版合同还有竣工期的约定,要是到期仍然未完工,国土部门可以对其进行经济处罚,延期多少天就要罚多少钱。”一位国土部官员曾对CBN透露。
目前这似乎已经上升为国土部的共识。在9日召开的国土部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土部副部长鹿心社表示,国土资源领域将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监管”。
“被迫囤地”情有可原
对于为何囤地,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和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近日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供应不足是开发商囤地的根本原因。如果国土部加大土地供应,开发商就不会去囤地。
“2003~2006年连续四年的土地供给下降让开发商加重了危机感,让全世界加重了对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的危机感,也才有了开发商不得不存粮等待过冬的准备。”任志强在其8月底的博客中表示。
此外,“政府原因”也成为开发商囤地的理由之一。任志强认为,开发商拿到土地要调研市场、研究规划、申报审批,政府任何的调整政策和规划都会让设计周期成倍增长。“90/70政策出台之后,大量的设计不得不推翻重来,土地自然要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