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日渐扩大的失业率,将会无限压抑需求市场的扩张。基于人的基本理性和本能,一个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个体与一个面临失业或者在苦苦寻找就业的个体,不管财富有多少,他们的消费实体和消费心理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就业失去了明天以后,全球各国都面临着一个如何给消费个体解释明天的尴尬局面。策略就是我们看到中国式的智慧在全球通用,对一个数据解读总能出现让消费者开心的角度,比如说衰退,我们可以用负增长来描述,比如说数据同比大幅度下降,环比下降,我们可以用降幅收窄这种术语来表达,但问题是消费者每天都在环境中生存,没有信心经济不行,但如果只看到信心,消费者自己也会嘲弄自己。
在房屋、汽车消费遭受重创以后,还有什么能激起消费热情,从目前来看,美国没找到,欧洲没找到,世界也没找到,而这两者引起的经济重创还在过程中,美国天量的房屋存量如何来消化,能否让这些以财富为名词的房屋像上世纪教科书上的牛奶一样被恢恢湮灭,这是个难题,因为谁来承担这个具有金融尺度功能载体消失以后的损失,美国承受不起,世界也不同意。美国经济陷入了死胡同,受到金融冲击,美国科技产品市场收窄,不能增加新的就业,受到全球生产的萎缩,对美国服务业需求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以金融、咨询、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而美国汽车行业破产,更是摧毁了对就业有巨大容量的池子,美国还可以寻求什么途径,让已经失业的人再就业,如果美国人在长期巨大的失业率压力下,会做何转向,毕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长期承受高达10%的失业率。
指望不了美国的消费,世界贸易市场也将持续缩小,但在经济繁荣时期,美国的消费市场是无限的,因此各个国家只需要考虑扩大生产能力,然后对美出口,就可以获得贸易额和现金,但今天在这个贸易条件下,或者说发展条件已经失去时,世界贸易将进入全球化的以真实有限的需求来决定贸易对象和贸易额度,想象空间被压缩。
既然美国不能承受让房屋恢恢湮灭的痛苦,世界各国也很难承受让生产多余产品恢恢湮灭的苦痛,那么巨大的供应过剩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世界各国竞相开展的价格战略,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保护自己国内市场不被侵蚀。如此局面,从贸易领域来说,也就意味着会出现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贸易限制,以及大规模赤裸裸的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