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增长扩内需的“主旋律”下,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沉寂7年之后再次呈现火爆局面。
日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一场内部通气会上,该部城市建设司司长陆克华透露,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8820.03亿元。地铁建设除了立项“一哄而上”外,地铁项目建设速度过快以及建设过程存在违法分包等监管漏洞也成为争议所在。
79条轨交增量
陆克华表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0个城市共拥有29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到776公里,年客运总量达22.1亿人次。而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等15个城市共有约50条,11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
截至目前,有约27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至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
据了解,目前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一般依据3项指标来衡量,即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在1000亿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以上,而轻轨的标准只要达到上述条件的60%即可,目前全国有将近50个城市具备了轨道交通的建设需求和条件。
资金魔咒已解?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在全国出现地铁热。有的城市甚至坦言,自己的地铁梦已经做了几十年。
由于担心出现全国地铁建设“一哄而上”的局面,国务院曾两次叫停地铁立项进行“整风”。1995年国务院发布第60号文(《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宣布“不再批准地铁项目立项”。
据分析,高层两次叫停是由于担心地铁建设是一个“无底洞”,其盈利模式则是世界性难题,草率立项,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巨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