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招拍挂”制度中“价高者得”的原则也应该加以变革。由于地方与中央财税分配失衡和不合理,导致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和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过高。往往就容易出现官商勾结联手抬高地价、房价的现象,因为可以增加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税收,就像任志强所说的“变成了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垄断性掠夺”。
而我认为“招拍挂”制度中的“价高者得”的原则似乎才是推高地价的“罪魁祸首”,因为在认知定价的市场环境中,地价是有可能被人为操控的。可以说只要有人愿意和配合,地价是可以被推高到任意高度的。甚至不需要整个市场的认同,头脑发热或想要通过拿地上市融资的开发商,或者抬高地价对其手中在建项目和地块有利的开发商,都有可能不顾市场价格的实际而疯狂拿地。
因此,就会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怪现状。各地虽然也曾探讨“价优者得”或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价高者得”,但由于利益驱动所在并没有实际成效。如果要是能在税制调整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招标“价中者得”的模式,恶性推高地价的现象或许可以有所抑制。
虽然土地“招拍挂”制度“让土地成为了地方政府获取暴利的资本与来源,变成了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垄断性掠夺,让土地的价格扭曲并暴涨,导致地价与房价的失控。”而上市公司却是土地招拍挂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尤其是万科,在2004年土地大限之前,基本上拿不到好地;而近几年却风生水起:销售额2005年才刚过100亿,2006年就达到200多亿,2007年更是超过500亿;2006年初万科市值约300亿,年底就超过800亿,2007年更是超过1000亿。
日前,广州国土房管局发文敦促8个用地单位限期办理签订土地出让合同,逾期将作退案处理。而这8个地块都属于该局已评审通过但未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案件,申报和批准时间都是2008年4月以后的地块。但这些地块似乎并没有经过公开的“招拍挂”, 难道是协议用地又开始死灰复燃?这些地块是如何定价如何收取土地出让金?这些问题政府应该进一步披露内情,也应该引起业界的重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