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识破看空派的“借刀杀人”伎俩。本人早就指出,只有房地产开发商敢拿地了,敢开工建房了,敢于开盘销售了,老百姓的选择权得以实现,就是房价趋于稳定的时候。可是,某些“砖家”出于种种无知的目的,看空房地产市场,发誓要把房地产开发商赶尽杀绝,让他们赔的一塌糊涂,以为老百姓就能买到便宜房子了,是多么荒唐。看空派无力打压房价,他们须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因此找“专家”或者扮演成“砖家”炮制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请记者写文章,以图影响政府行为,敦促让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糊涂的决策——任志强语)给房地产市场降温,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政府时时感受到这些人施加的巨大压力,好像不关注房价就是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能通过调查、座谈会、处罚等办法减压。我们就怕政府一时不甚,出台严厉的打压措施,把开发商的热情彻底浇灭。
第三,此时,政府若干预市场,就相当于强制性地改变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让开发商们看不到政策的连续性,朝令夕改,那么,他们就会再度调整战略,放慢拿地速度,缓开工,慢开盘,市场供应还是不足。只要政策稍微放松,给点阳光就灿烂,房价又会脱缰狂奔。同时,政府的过早干预,会让百姓有过高的期待,预期也呈现不理性,对政府产生过高的依赖,一旦房价再度暴涨,官民矛盾将更加激烈的呈现。
第四,本轮房价和成交量双涨不是简单的泡沫问题,而是供应量不足造成的,没有泡沫。如戴德粱行估计北京的开发存量只够3个月消化。如果不抓紧时间推增量房屋,供需矛盾还要大,房价不上涨怎么可能?所以,我们不能把房价问题归结到毫无意义的道德说教上,而是要认识到,供需矛盾是房价变化的根本原因。政府此时强行干预市场,对供求关系的长期改善没有多少好处,而后遗症很多。所以,在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状况下,不可轻易干预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运行,给社会各界以明确的预期。不干预,实际上是供应增加的最好措施,当社会各界对供应增加的预期逐步变现时,房价自然会稳定下来。要说干预,政府也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增加土地供应,加快项目审批速度,缩短项目开发周期。当市场供应量上来,政府的调控就比较轻松,可谓立竿见影。
所以,我对政府的建议是:要继续听其言,观其行,持续观察,不要轻易干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