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贷紧缩终于动真格了。继前阵子杭州率先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款政策后,南京、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快速跟进。而且,媒体曝出银监会近期下发了一文件,禁令商业银行乱发房贷。
笔者查了一下,果有此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09]59号),而且6月19日就已出台。其中明确警示:房地产信贷尤其是按揭贷款业务中诸如“假按揭”、“假首付”、“假房价”、“二套房贷”标准放宽等问题开始有所暴露。因此要求:不得自行解释“二套房贷”认定标准,不得以任何手段变相降低首付款的比例成数。
那么,这一通知的能量有多大?不妨扯开点,全面透视。首先,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尤其对贷款依赖度很高,其中个人房贷的规模和重要性又盖过开发贷。比如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同比增长23.6%,其中个人按揭贷款狂增63.1%。说明眼下开发商不差钱,主要是托了个贷猛增之福。因此,个人房贷政策,对市场走势影响很大。2007年9月27日的“二套房贷新政”,有效抑制了投资投机需求。去年10月房贷一放松,便刺激市场需求释放。
其次,这一通知只能说是“老调重弹”。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的“131号文”说得很明白,只对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以二套购房中符合改善需求标准的,才给予最大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受自身利益和市场竞争驱使,大部分商业银行过于放松,很多不合规的房贷,甚至是投资投机性购房贷款,也都给予降首付和七折利率优惠。旧政重提跟出台新政之间的威摄力有明显差别。
再次,值得反思的是,商业银行在个贷问题上,为何老是成为“不听话的孩子”。看似银监会这个“老爸”,过于仁慈,管教不了孩子们。实际上,与证监会之于上市公司相比,银监会和商业银行之间有关系,明显松散。证监会手里有许多“牌”,如审核公司IPO、增发、发债等许多权力,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就产吸储—放贷,没多少金融产品需要银监会审批。至于如何放贷,商业银行操作的空间和自由度相当大。
很多时候,银监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通知中,特别明确:对于违反“二套房贷”规定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要重新对其分类,同时要严格追究相关违规责任人员的责任,银行业协会要完善“黑名单”制度,甚至暂停相关机构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但愿,此次银监会能真正变“慈父”为“严父”,别因部分国有银行之“骄横”而“只打雷,不下雨”。
所以,紧缩二套房贷是好事,但抑制房价的效果别太奢望。实际上,决定目前楼市走向和房价变化的因素中,还有比房贷政策更具影响力的,那就是流动性。今年4月以来,投资投机需求大量入市,成为推高房价的“带头大哥”,而他们入市的重要理由是: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上涨。这种预期一旦形成,便难以拉住房价上涨的“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