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狂圈地56%土地价格翻番 保增长还是造泡沫?
在新一轮的抢地热潮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自5月15日保利在密云创下2009年央企拿地先河后,两个月的时间,北京已有6块土地被央企拿走,其中一半是很少甚至从未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央企。
而这一现象被业内称为 “十余年罕见”。
在战败的潘石屹受气包似的在博客上大发牢骚,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大呼“不公平”的同时,地王也一次次触动京城百姓对房价的敏感神经。
中国不动产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仅6月份,北京的土地出让收入就超过百亿元。土地市场上演的这出“国进民退”大戏,已促使京城溢价率超过100%的土地,在短短一个月之间由17%蹿升至56%。
在央企大踏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背后,各界的质疑声也纷至沓来。
质疑一
央企为何频拿地王?
“一砸几十个亿,眼睛都不眨”、“不算成本,只管玩命举牌”,当央企揣着鼓鼓的钱袋子扫荡土地市场时,地产业内人士着实被央企的大气震撼了一把,而其中的原因也很快被揭示出来。“从融资成本上讲,接下天价地王的公司是有先天优势的,大企业现在大概的利率只有3%,但是像华远这样的公司融资成本可能要(百分之)五点几到六点几,利率几乎差一倍,所以不是人家不算账,而是成本起点就低。”任志强一语道破天机。
用潘石屹的话说,流动性充裕,加上银行信贷的支持,央企和很多国有企业取得资金的渠道更容易。
他表示,整体宏观经济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这些企业不愿投资实体经济,便涌入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