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等地出现了几个“地王”项目,让有些专家激动不已,认为它和通货膨胀预期一起,将推动房价进入暴涨的通道。根据我的分析和判断,我国的房价今年将是一个缓慢的上升过程(从全国而言),大可不必太惊慌失措,急于入市抢购。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发现本次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关系甚大,在经济极度低迷,房价节节下滑的环境中,正是国家巨额资金注入,才使得房地产起死回生。在分析房价上升的原动力文章中,本人指出,购买力传到路径是:政府投资——土地需求——大量拆迁——购买力生成——入市购买。这部分需求是绝对刚性的,而且购买力来自政府投资,而非年薪的积累。当这部分需求入市,带动市场活跃,其他被压抑的需求也跟着入市行动,使市场交易量大增,这是,房价仍在低谷徘徊,进入5月,投资性需求估计明显增多。当然,这些力量并非依次入市,而是重叠并生的,只不过“各领风骚”某一段时间而已。随着国家投资尘埃落定,土地收储进入平缓阶段,由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推动的住房购买力逐渐衰竭,刚性需求也得到消化,唯有投资性需求还可指望。
第二,投资性需求和刚性需求的提前爆发推动力是通货膨胀预期。在世界各国大肆发行钞票,扩张信贷的背景下,通货膨胀迟早要到来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从1月的33美元涨到6月份的73美元,拉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猛涨,似乎告诉人们,通货膨胀这只老虎越来越近了,迫在眉睫。这时,房地产投资冲动自然难免。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地王”接二连三地出现,就是明证。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经济严重程度超过想象,经济复苏并没有按人们的计划到来,国际油价又一次高台跳水,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下跌将近20%,这个信号表明,所谓通货膨胀预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快地到来。现在,各国希望物价停止下跌,走出低谷,可是,各国同样不希望物价上升太快,太高,也都在睁大眼睛观察,以防再次失去控制。最近,人民银行对流动性的调控,可见一斑。我想,只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加强金融监管,通货膨胀不会轻易发疯。道路是曲折的,通货膨胀这个恶魔要来,不经历艰难险阻,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房地产界对通货膨胀预期不要太高,要想它在短期内推升房价的企图,是很难实现的梦想。
第三,我国房地产春节后的走势实际上是供需矛盾造成的。2007年底至2008年9月,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压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准备过冬了。自王石抛出拐点论后,很多企业调整开发思路,减少开发量。而下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使开发商吓破了胆,不敢开工建设,不敢投资购买土地。恰恰在这时,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宏大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土地,需要拆迁,硬生生得创造了房地产需求。所以,这是房地产开发和宏观经济不同步造成的,打乱了房地产调整节奏,从而,房地产市场表现出超人想象的壮观场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5月份,房地产销售量同比增长24.5%,住宅同比增长49%,二手房成交量大增,济南最新统计显示,二手房半年的成交量超过去年全年。显示,房地产的需求量极强。茅于轼先生说,房价上涨怪不得其他,是老百姓手里太有钱。我看是对的,不然,我们无法解释房地产成交量的爆发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