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与宏观经济何干?内在联系大了。中央积极为经济体注入流动性,而且是在财政收入持续同比负增长情况下,不惮于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印钞、发债、放贷。几万亿砸下去,经济确实“冒泡”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猛,近33%,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也有好转。然而,最为关键的出口却仍是近25%的负增长。
大体可以认为,目前经济显露复苏迹象,主要是短期的投资刺激效应,“铁公机”等基建推动型,而实体经济尚未好转,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仍在“冬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资金与政府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转身拐进了资本市场,结果便是今年以来股市暴涨50%,房价也由跌转涨且加速上涨。
后果是什么?国家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流动性,有限的资金花在投资投机上面的多了,用在实体经济上的相应就少,而实体经济不复苏,居民就业与收入就无法好转。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2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45.4%的居民认为当前“形势严峻,就业难”,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仅为3.4%,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6.9个百分点。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仅有15.1%的城镇居民选择“更多地消费”,降至历史最低;储蓄和投资意愿增强。
虽然股市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我国股市目前的表现未能太超前了。按一般周期规律,房地产迟于宏观经济复苏,早于宏观经济繁荣,可当前宏观经济只是显露复苏迹像,可楼市已现繁荣征兆,未免反差过大。
一方面,楼市的复苏甚至繁荣,能够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从而带动50多个相关产业,有助于“扩内需、保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投机需求的卷土重来,在把普通住宅消费“挤出”的同时,也挤出了其它商品的消费,从而抑制实体经济复苏。利弊同存,总体而言,房地产市场脱离宏观经济,靠投资投机需求、造房价泡沫,既不利民生,也无助于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必须予以重视,审慎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