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均值同比增长39.72%
2008年,受累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销售速度减慢、开发进度放缓,存货资产大量增加,存货消化成为企业经营重心。数据显示,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存货均值由上年的29.63亿元上升至41.40亿元,同比增长39.72%;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由于本身的经营规模就远远超过沪深上市公司,其存货资产从绝对值来看也远高于沪深上市公司,但2008年的存货增长率为30.03%,低于沪深上市公司增长水平。
记者发现,存货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房地产上市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2008年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存货增长率30.03%,低于沪深水平;而在市场高涨的2007年,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存货均值为98.92亿元,同比猛增132.32%,又远远高出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49.27%的水平。
对此,报告认为,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平均规模、综合实力均高于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对市场形势的分析判断、应对市场变化的调整能力及品牌等方面更具优势。在市场快速发展时,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能够抓住机遇快速成长。
偿债风险值得关注
记者了解到,2008年,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大陆在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变化略有不同,但偿债风险值得关注。其中,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86%,较2007年76.49%的水平降低了19.16个百分点,资本结构有所改善。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低资产负债率企业数量的增加和高资产负债率企业数量的减少,其中资产负债率低于50%的公司个数占比增加九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高于60%的公司个数占比下降了约六个百分点。
同年,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5.48%,较2007年52.03%的水平提高了约3.45个百分点,负债比例上升,资本结构稳定性略有减弱。32.14%的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60%至70%区间,这一比例较上年增加了约14个百分点;而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的公司个数占比则由上年的41.18%降至28.57%,使得整体资产负债率呈现升高趋势。
报告认为,2007年末房地产行业步入调整期后,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加大,偿债风险值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资产负债率的增长、提高流动比率,对保障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