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回避了降价售楼的尴尬,并且能制造项目热销的虚假繁荣。
“假按揭在前期市场监管不严的时候比较多,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院尹中立认为,开发商骗贷成功后,一旦资金仍然紧张,很快便无法支付房贷,银行的坏账就会不断增加。
早在2005年,央行在《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即提到,“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而根据央行援引工商银行(4.34,0.00,0.00%)消费信贷部门分析称,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中的不良资产,有80%是因假按揭造成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近日公开表示,仅今年1至2月,全国法院受理房地产纠纷案件就已达24349件,同比上升15.56%。虚假按揭贷款案件开始明显增多。
格外引人关注的退房现象,有多少与假按揭有关?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套现,导致退房率过高的情况是存在的,但目前还只是个别现象。“现在商业银行对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比较严格,不太可能出现普遍的假按揭现象。如果把市场回暖或者退房率偏高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假按揭,过于片面。”尹中立说。
“从技术层面上讲,现在开发商做假按揭的操作难度非常大。”建设银行(4.58,0.00,0.00%)常州分行行长蒋敏告诉记者,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银监会、央行多次强调加强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该行今年也加强了对借款人身份、收入情况、贷款意图的审查。并向业务经理反复强调,每一笔合同都要求面签,与贷款人当面交谈,判断真实性。
“如果是假按揭,能从一些细节看出来。比如借款人的融资目的比较明显;一个人试图用多个身份证办理多笔贷款;或者借款人是楼盘的员工等。银行的工作人员只要认真负责,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是可以控制的。”蒋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