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响声杨丽萍舞出生命之美
《云南的响声》中,杨丽萍有三段全新的舞蹈奉献给观众,在几十面大鼓“催生”中扮演临盆孕妇的杨丽萍;在薄雾的清晨手提两个牛铃、头顶两只牛角、踏着大鼓和牛铃的交响节奏急舞而来的杨丽萍;在众人酒醉的鼓点中,扮演复活母亲的魂灵、与女儿且歌且舞喜极而泣的杨丽萍,让每一个观众感受到了杨丽萍内心强大的力量,那最动人心魄的响声。
杨丽萍向记者介绍说:“在《云南的响声》中,我有三段全新的舞蹈呈现给大家,特别是在第一场‘催生’中表现的那个难产而死的孕妇,一直让我很感动。在曾经岁月里,女人生孩子,如过鬼门关,生死未卜。所以,民间有歌谣说:人生人吓死人,娘奔死儿奔生。”
在第二段《牛铃铛》里,杨丽萍穿着黑色长裙,手提两个牛铃,头顶两只牛角,踏着大鼓和牛铃的交响节奏,急舞而来,舞姿干净利落。她的形象,从孔雀女神的神秘悠远,转变成了踏实稳重的耕牛。杨丽萍跳孔雀舞的舞姿是轻盈而曼妙的,而在《响声》里的耕牛舞蹈,却每一步都那么扎实而稳定,一步一个脚印,与大地和泥土亲近,有时沉重得仿佛咆哮起来。“透过浓雾的阳光里,隐约走来了一大群牛,牛脖子上的牛铃,云南人称为‘牛哆啰’,叮咚叮咚响成一片,多美的意境。那叮咚声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经历,正是带着这样的感受我创作了这一段全新的舞蹈。”杨丽萍说。
杨丽萍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喝醉了的鼓》里。太阳从酒桶里升起,男人们都喝得天昏地暗,在醉眼惺忪中,似乎看见了逝去的魂灵——那一位开场时难产而死的母亲,杨丽萍突然发现舞台中央一个打鼓的小女孩,她轻捧她的脸,那是她用生命换回的孩子,一对阴阳相隔的母女尽情地跳着,令人动情。而饰演小女孩的小彩旗,就是杨丽萍的亲侄女,二人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本报记者 陈蕙茹
相关链接
杨丽萍又新创一个概念 衍生态
杨丽萍向记者介绍,《云南的响声》是《云南映象》的姊妹篇,和当初《云南映象》率先提出“原生态”一样,杨丽萍此次又新创了一个概念“衍生态”,她对这个“新鲜”的词汇,是这样解释的:“衍生态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大胆地往前迈了一步。原生态是生命之态,不是原始之态,衍生态是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再想象、挖掘、发展、发挥现代人的想象力,把古老的原生态文化表演出来。其实之前的孔雀舞、荷花度母舞,都是我对衍生态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