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2007年,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这两部一问世就在全国创下多个记录、将原生态歌舞推到极致的舞台剧,让杨丽萍成为了高品质、高票房的代名词,就在很多人认为杨丽萍将“功成身退”之际,这位舞台的王者再次归来,5月7日,记者在云南艺术学院试验剧场,见证了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全球首演,被搬到舞台上来的云南民族民间乐器,有300件之多!这一次杨丽萍有三段全新的舞蹈,她还在几十面大鼓“催生”中,扮演一位临盆孕妇!有意思的是,早在《云南的响声》首演前,各地演出商就已经把第一轮50场的巡演全抢光了,第二轮30场档期已经排到明年,明年3月该剧还要去日本巡演。7月11日到13日,我们就可以去锦城艺术宫静静聆听“云南的响声”,听那些大自然的虫鸣鸟叫、风吹草动、落花流水、电闪雷鸣,那些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
自然的响声数百种声音齐上舞台
演出开始前,剧场的门外摆满了高矮大小不一的大鼓,你能强烈地感受到那属于原始雨林的气息,以及岁月沧桑。景颇族演员排当穿着一身用数十种乐器做成的衣服,在剧场门前展示,他一会换一种乐器,能让旱烟斗发声,也能吹奏一只葫芦。难以置信的观众们当场考验,尽挑稀奇古怪的乐器让排当演奏,一刻也不舍得离开。
这仅仅是“响声”妙不可言的冰山一角。整台节目由《胎音》《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最后的马帮》《喝醉了的鼓》以及《尾声》8个章节构成。最原始的民间乐器表现最质朴的云南声响,让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比如每一个新生命在母腹内发出的《胎音》,就是舞台上一个个红衣人磨响手中小小的钵,钵逐渐达到共振,空间里充满了一种神秘的音响,那是一个躁动于母体的胎儿攒足了力气,准备一头把生命之门撞开之前,心跳逐渐加快的声音!还有民间艺人,他们随手摘一片叶子就是唢呐,扳弯一根竹子就是笛子,采一朵山花就能像喇叭一样吹响,能把云南原始丛林中水声、风声、雨声、雷声逼真地搬到舞台上。他们用麦子制造“太阳雨”的奇景,他们的鼓里能倒出酒来,边打鼓边喝酒,人醉鼓也醉。
除了天地万物发出的声音,《响声》也表现了生活在云南大山里的人们的声音,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其实这里面的声音人们平时都听过,演出把它们集中起来展现在舞台上,不论是锄头钉耙,还是水车石磨,只要是手中能拿的、口中能含的,几乎都被当成乐器来演奏。被搬上舞台的云南民族乐器有几百件之多,其中声音有三四百种。这些有感情、有生命的响声是动人心魄的。”杨丽萍还特别向记者介绍了《雀神怪鸟》中的佤族独弦琴《蝗虫翻山》,“你们也许不知道,这段来自田间地头人们口口相传的旋律,竟然与世界名曲《野蜂飞舞》不谋而合。而更令我叫绝的是,《蝗虫翻山》所采用的乐器是古老的佤族独弦琴,是用竹子和牛皮做成的,相比《野蜂飞舞》所用的小提琴演奏难度增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