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查验工人职业证书很重要
张女士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面积为130平方米的房子,与装饰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合同规定在45天内完工,工程款为3.8万元。但过了两个多月,工程还没完工,“卧室的背景墙上‘长’出水龙头,一拧还能出水;墙上无端甩出20多个电线接头,无绝缘胶布、无穿管、无线盒,全部裸露在外;已经铺好的瓷砖地面被水泥、沙土、油漆‘贴’了厚厚一层,失去了本来面目……”随后张女士去找装修公司理论,一负责人答应三天后协调解决此事,谁料两天后,该公司却大门紧锁,人去楼空。
分析:这暴露了部分装饰公司施工队伍质量以及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一些小装饰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揽活儿,尽快找到下一个工程把钱赚到手,至于售后服务,的确考虑不多,公司一般也没有什么相应的规定,出了问题都是对付。
支招:选择装饰公司时,一定要求公司出具相关施工人员的资格证书,家装工程中从设计师到电工、管道工、焊工、木工等工人以及工程监理、质监员等管理人员都要求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要依据规范、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检验方法。另外,开工之后消费者要按程序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验收,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求装饰公司立即改正,以免工程质量问题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案例四:业主应索要详细施工图
孙先生在北区买了套别墅,但找的设计师却是无任何设计经验的人员,对建筑结构中的缺陷没有认识,盲目照搬电脑图库中的图例。致使后来的设计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造成了严重后果,造价高达10万余元的工程干了一半就进行不下去,最后不得不全部翻工重做,给消费者造成极大损失。
分析:一些装饰公司设计存在严重不规范。如果这些图纸不全,轻则不利于业主日后维修,重则在电路上还会引发更大的危险。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装饰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建筑结构、水电暖、土建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人员如果未能设计出完整规范的图纸,施工中肯定会出现问题。
支招:消费者一定要查验设计师的执业资格证书,同时要求装饰公司出具完整的装修图纸。一套完整的家装图纸应包括效果图(包括手绘透视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施工图(包括平面布置图、顶棚平面图、地面平面图、剖面图,如果水、电、暖需要改造,还需水路、电路、暖气布置图、立面图,设计复杂的还需节点详图),工程完工后如果水、电、暖隐蔽工程部分改动较大,还需出竣工图,便于日后维修。
案例五:合同约定总工程量
去年5月,尚先生装修新房,签订合同时有这么一项条款:对施工项目提出更改或撤销,视为部分违约,须向家装公司支付减项金额20%的违约金。他当时对此提出疑问,装修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例行公事,放心签吧”。而在实际装修过程中,尚先生感到原设计中有不合理之处,要求将衣柜从南墙移到北墙,书架从东边移到西边,本来是很简单的改动,但家装公司要收取近千元的减项费。
分析:在装修签单初期,设计师往往为了能够签单,而通过隐瞒装修的工程项目达到降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而在合同中,也则以“按实际发生计算”的条款一笔带过。一旦家装过程开始,消费者就会不断遇到需要增项的问题。类似的陷阱还有混淆材料,笼统报价;条款不实,利己解释;少报工程量;偷换材料,赚取差价;相同材料,质量悬殊;混淆概念,多算费用等。
支招:消费者所签的合同,一定要具有以下内容:明确的、合法的合同主体;合同双方公平合理的责任与义务以及违约责任;详细的施工内容和工程预算明细表;准确的开工、竣工时间以及工期;费用的承担及支付;工程质量的验收标准;售后服务的约定;知情材料及合同附件;解决争议的办法。最好再补充一下,超出约定工程量不得多余百分之多少,这样设计师一旦想通过在合同中隐瞒项目来减少装修总价吸引消费者,出现质量问题,合同就成为消费者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案例六:
装修扫尾业主受刁难
王女士反映,她家的装修到了收尾阶段,但一大堆问题也显露出来。比如接线头裸露在明处;次卧空调项线用4个平方的,而零线则用2.5平方的;防盗门保护不到位,导致缝隙卡死、不能正常开关;房门尺寸不配套无法安装;有线电视线路不通……
王女士找到该公司协调,但该公司负责人的态度非常强硬,表示这项工程,公司已经不赚钱了,继续做必须另行收费,而且标准甚高。如安装一个坐便器要500元,安装洗菜池和洗脸池各收300元,即使安装一个插座也要100元。
分析:上述公司属于“行为不良甚至无赖”的一类。他们依靠工程收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刁难业主,并以恶劣的手法赚取“最后的晚餐”,图的是一时暴利,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如果业主好说话,就会上当受骗。
支招:家装是一项系统工程,消费者一定要有维权意识,当权益受到损害时,一定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装修时,一定要找正规的家装公司,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