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购房落户”符合深化改革的方向。我曾在媒体撰文指出,经过30年改革,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物质财富市场化体制,但人文发展体制改革则相对滞后,从现在开始应把改革重点转移到着力推进人文体制改革上来,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施行城市人口准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有效、公平、可持续社会流动体制,对人文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具有关键意义。
第四,“购房落户”有利深化中国的城市化。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城市化率由不到20%上升到40%以上。然而,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城市化在相当程度上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被统计到城市人口中去的外来常驻人口并没有充分城市化,他们仍然是处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型途中的“农民工”。“购房落户”有利城市外来常驻人口完全城市化,符合城市化健康前进的方向。
第五,没有难以避免的额外隐患和风险。经验表明,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从长期来看可能埋下经济泡沫的隐患和风险,而且从短期来看也可能因大大减轻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而减弱房地产开发商降价出售房屋的动力,增强其与买房客户和政府博弈的能力,引致房地产市场“量滞价涨”现象。与此不同,“购房落户”符合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迟早多要做的事,同时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短期并不会导致住宅价格明显上涨。只要精心设计、综合配套、抓住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机会及时推出,“购房落户”是不会给城市增添难以避免的额外隐患和风险的。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购房落户”并不是一两城市要实行的政策,而是全国都应该进行的户口管理改革,因为传统户口管理与目前形势发展相背离的地方太多了。我有位朋友13年前就在北京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人也在北京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北京户口。虽然住着属于自己产权的房子,还叫暂住。
媒体评论员童大焕:
“购房落户”会不会使城市尤其是北京等特大城市成为富人的乐园?会不会刺激楼价上涨和人口恶性膨胀?答案都是否定的。某些城市和地区会不会成为富人乐园,跟户口无关,只跟当地经济、人文与社会环境有关。只要辅之以工作、居住年限等条件限制,解决“人户分离”问题,或者给人户分离的外地购房者以更高、更严格的准入标准,人口的非理性膨胀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项政策不仅可以成为当下刺激房地产消费的权宜之计,而且应成为公民个人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长远户籍政策的重要内容。
反对者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让北京“购房落户”是“饮鸩止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黄乐桢/北京报道
最近一个时期,有些城市为了对商品房进行救市,先后出台了“购房落户”政策,以刺激房地产的市场需求,拉动住房消费。继成都、武汉、重庆推出“购房落户”政策之后,广州也已开始实行。最近又有一些专家呼吁北京、上海也应当机立断实行“购房落户”。但反对声也是此起彼伏。“购房落户”究竟是利是弊?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专访了长期关注和研究房地产的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任玉岭。
针对以上问题,任玉岭首先指出,“购房落户”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居民在那儿购房就可以在那儿落户。但在我国,由于户口的管制,出现了城乡的严格之分,并由此导致了经济的二元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城乡差别。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重视起城市化的推进之后,不少城市都实行了“购房落户”政策。但是一些大城市,又以防止出现“大城市病”为名,停止了“购房落户”。因此,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有住房无户藉者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