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开发商就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做文章,将空置率夸大引人关注,一些地方政府因此作出收购空置商品房的表态。专家认为,开发商夸大空置率是在误导市场,当前空置房面积增加主要是房价过高、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地方政府收购空置商品房应把握好度。
被夸大的空置率
近期,一些房地产开发巨头制造了一波“空置率危言”,他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2008年11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36亿平方米为基础,推测2009年的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将超过2亿平方米。按照我国近年来年竣工住房建筑面积6亿平方米计算,自然而然地推算出2009年全国商品房空置率将达30%以上,这将“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商品房空置率10%的警戒线。”
各地开发商纷纷响应,商品房空置率高企的消息频频见诸当地媒体。在福州,一些开发商甚至传出这个城市商品房空置率将达50%的高危水平的说法,并要求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救市”。
浙江大学江万龄国际经济与金融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景乃权认为,开发商们错误计算得出了一个夸大的空置率,误导市场的用意明显。按国际惯例,空置率是把一级市场待售、待租的房产面积除以可用住房和其他商品用房的全部存量面积的结果,而不是商品房空置面积除以当年竣工商品房的面积。
“2007年底,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104.35亿平方米,当年商品房空置面积1.23亿平方米,空置率仅为1.2%。2008年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虽有所增加,但我国城镇住宅建筑面积总数也在增长,因此空置率在1%至1.5%的正常范围,距开发商所谓的‘商品房空置率10%的警戒线’甚远。”景乃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