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迭宕起伏的一年。如果要用少数几个词来概括2008年的福州楼市,“流拍”、“退地”、“退房”、“遇冷”、“降价”绝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这五大热词,对福州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 流拍
“拐点论”诞生以后,接踵而至的是“流拍”一词屡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尽管把土地和房地产作为地方财税来源的地方政府始终不愿意把这个词摆到桌面上谈,但仍然可以从国土资源局公布的数据看出来。2008年1月4日,3幅地块2幅流拍;在随后3月、5月、8月、10月的四场土地拍卖会,均出现流拍现象。特别是8月,7幅市区黄金土地全部流拍。
“流拍”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开发商对土地热情减退,而土地出让受冷也使得部分城市放缓了土地出让的节奏。
■ 退地
早在去年3月,福建融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内部放出“退地”的重磅消息:不惜损失7000万元土地竞买保证金,要把2007年9月份以总价9.04亿元拍得的原福州玻璃厂、保温瓶厂地块给退了。
“退地”是房企“断尾求生”的选项。
高价拍地,加上楼市行情持续低迷,让开发商的资金链越绷越紧,因此“退地”有开发商资金不济的因素,但绝对不能只是简单地归因于资金不济的因素。从深层次来说,“退地”也是开发商自救的表现。
融信地产“退地”的消息,可以说是福州土地市场在去年遭遇惨痛“流拍”的重要导火索。在它的冲击下,去年上半年,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60%以上的房地产开发用地难逃“流拍”厄运。为止住“流拍”,福州市国土部门的政策调整耐人寻味。5月中旬,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其网站登出《关于2000年第五次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补充公告》,将两幅此前未成功出让的地块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占70%的比重,调整为必须达到住宅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