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地”是房企“断尾求生”的选项。
高价拍地,加上楼市行情持续低迷,让开发商的资金链越绷越紧,因此“退地”有开发商资金不济的因素,但绝对不能只是简单地归因于资金不济的因素。从深层次来说,“退地”也是开发商自救的表现。
融信地产“退地”的消息,可以说是福州土地市场在去年遭遇惨痛“流拍”的重要导火索。在它的冲击下,去年上半年,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60%以上的房地产开发用地难逃“流拍”厄运。为止住“流拍”,福州市国土部门的政策调整耐人寻味。5月中旬,福州市国土资源局在其网站登出《关于2000年第五次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补充公告》,将两幅此前未成功出让的地块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占70%的比重,调整为必须达到住宅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的50%以上。
退房
与退地有些相似,是退房风的蔓延。去年初,市区大儒世家、海润滨江花园二期、正祥一品新筑等楼盘因售价下调,引发了前期购房者要求补价的风波。补价风波还未平息,一些新开楼盘又出现了“退房”现象。4月份,福州楼市首现“量价齐跌”。与此同时,融信地产在金山新城区的在售楼盘遭遇客户“退房”,其楼盘的销售均价从去年初每平方米8000多元直落至5000元。目前,金山板块的房价已经下调到2007年同期水平。相较于土地市场的“退地”、“流拍”,“退房”则是开发商在市场终端与购房者观望角力,导致“退房”的主要原因是房价下跌。开发商为加快资金回笼,大量新开楼盘都推出大幅度的优惠促销,有的购房者受促销影响,一时冲动下了定金,之后又开始反悔“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