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记得,在远洋沁山水案名征集期间,曾经在网上有个读者“经常阅读哪份报纸”的调查,调查列举了北京几份主流都市报和一家中央主流报纸《参考消息》。截至调查结束,《参考消息》名列第一。这在很多不了解西部人群特性的营销总监看来,也许一定是感到费解的,但这就是事实。
在2008年年末,《参考消息·北京参考》做过一个“2008年北京保值增值20名盘”的活动,回收了很多读者的调查问卷。一封封来信当中,来自公务员、军队和教科文卫事业单位和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读者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并不是说高收入人群才会买房置业,买房人群往往是那些具有一定积蓄,但是对工作和收入预期比较好的那一部分人群。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可能这部分人群的规模更大一些,甚至一部分尚不太具备购房能力的群体也勉强加入到了购房的大军之中。在危机发生之后,购房群体遭到洗牌,公务员群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虽然收入高低不一,但是他们的预期受到影响的程度比起普通白领则要小得多。公务员报考空前火爆正是在这种经济格局发生改变的直接反应。
在去年下半年某一天,我在龙湖顺义某别墅项目,碰见过一个清华大学的老师家属,她当时正在为是买那里的别墅还是为买龙湖唐宁OENG而犯愁。最近,碰到一位我母校人民大学的老师,他也说,对中关村某项目有兴趣,虽然依然还是觉得该楼盘价格仍旧显得有点高。
对于那些工作收入稳定,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群,可能对价格并不如那些工作收入和容易受到影响的人群那么敏感,只要价格回落到一定水平,也许咬咬牙就能做出购买决定,也许断然放弃购买,但是一旦遇到合适价位的楼盘面市,他极有可能成为楼市的消费者,完成交易。对于收入、工作比较脆弱的群体,在这样的情景中,早已放弃购买意愿了,只有等到经济重新回到上行轨道,工作、收入重新回到稳定预期的时候,他才会重新燃起买房的期望。
然而,经济何时回到上行时期,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聪明的开发商就一定会去揣测那些经济危机“漏网之鱼”的买房心思,重新选择媒体,重新制定销售策略,去抓住滔天洪水中不多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