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或加速洗牌 中小房企或消亡
本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把满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减轻居民合理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负担,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但从之前政策提振的路径来看,政策性住房的投入或许会更加重商品房市场的压力,从而加速房地产行业的洗牌,淘汰一些体制不甚完善的中小企业。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近日参加贵州卫视《论道》节目中表示,他从来都认为房地产行业是不适合发展中小企业的。跟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同,房地产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资金紧急型,动辄需要几亿、几十亿的投资;二是人才密集型。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房地产行业不适合大量中小企业。另外,加之中小企业的经营成熟度和诚信的缺乏,对于要在城市里存活100年甚至200多年的房子来说,中小房企的发展风险是很大的。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中小房企的生存压力也是巨大的。
对于当前仍然活着的开发商来说,更大的困难或许还在后边。2005年,王健林在领取CCTV年度经济人物时,用四个“但是”概括了房地产商的处境:自我表扬比较多,但是社会表扬比较少;贡献比较大,但是表扬回馈比较少;经济地位比较好,但是社会地位很低。总之一句话,赚钱不少,但是心情不太好。
自救从做到“真诚”开始
对于很多开发商来说,这种坏心情大半也来自于老百姓对于开发商 “暴利”形象的成见和对于这个群体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寰球同此炎凉,年关难过的大背景下,开发商的心情更加糟糕了。对此,中体奥林匹克花园陈顺表示,在当前购房者观望情绪这么严重的弱市之下,开发商唯一能做的补救就是做得更加真诚、不欺骗,先让老百姓建立起对于开发商最起码的信任,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其他。
患难之时,或许也是房地产行业重建秩序和规则的一个良好时机。而要做到真诚,不欺骗,开发商和购房者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开发商一方,老老实实降价或许就是对消费者真诚的最好表现,不少开发商也品尝到了“真实降价”带来的“久违的成交”。
11月,北京楼市的确出现了一批逆势热销的楼盘。但需要明确的是,个案楼盘的热销并不能代表所在区域的热销,更不能归结为楼市回暖的迹象。事实上,进入今年10月份,北京才出现热点区域(如东四环、西四环)项目价格的实质下跌,但这种所谓低价入市“触底”的项目仍不具普遍意义。为数众多的购房群体仍然坚定地站在观望的队列里,等待房价的进一步下降。
09年或是最艰难时刻
站在08年的尾巴上,回望楼市疯狂后的不适和怪相,市场各方都会在这一年的调整中看清很多。眼下,北京各大商铺的门口已经站好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圣诞树,它们向人们宣告着不仅源自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中国,圣诞节紧跟着也要来了。而圣诞节之后就是元旦,这也就意味着09年马上就到了。进入09年,楼市的行情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计时点而瞬间好转,而应该会在现有基础上持续调整。但市场普遍的预测是,09年,才是房地产最艰难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