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绝大部分政策,其效力显现都需要一个过程,存在滞后期。若进一步往深处探究,则会发现政策显效的内因是市场主体(尤其是买方)的心理预期发生改变。众所周知,在资产市场中,“追涨杀跌”的现象一直存在,说明市场预期是左右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而目前,全国楼市的预期是向下走的,救市之策绝非“神仙药”,无挽狂澜之力,短期内市场不容乐观。然而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救市政策出台,市场预期会必然受其影响,慢慢改变,终会迎来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节点。
这一节点的到来,也正是全国或上海房地产市场底部的到来。还要等多久?这几乎是一个谜。我们只能依据经验做大致预测。经验之一,楼市周期基本与经济周期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1979-1990年)的高峰出现在1984年(GDP增长15.2%),低谷出现在1990年(GDP增长3.8%)。第二个周期(1991-2001年)高峰出现在1992年(GDP增长14.2),低谷出现在1999年(GDP增长7.1%)。第三个周期从2002年开始,2007年达到高点(GDP增长11.9%),若按前两次规律,2011-2012年将是谷底。而房地产业一般会比宏观经济提前触底回升,楼市底部极有可能出现在2010-2011年。
经验之二,看看楼市自身规律。二战后,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过5个低潮期,一般持续2年左右,其中1970年和1991属于明显的最低谷。1991年之前,美国楼市一个周期是10左右,而这轮增长,除了2000年受IT泡沫稍有影响外,持续增长至2006年,积累了较大的泡沫,2007年明显破灭,低潮期将长于以往。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住宅市场化的全面开始才只有短短10年,所以尚未走完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由刚性需求主导的“楼市黄金20年”(二战后至60年代末)。但我国的问题是近几年房价涨幅远超地发达国家历史水平,“冒进主义”的结果,必然市场调整,2-3年低潮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