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绕梁一年但余音未绝,自诩“猪坚强”的中国房企似乎并未等来真正的“解放军”。
退房潮来袭,律师纷纷帮购房者打起退房官司,各房企忙得焦头烂额;二手房交易低迷,业主转而求其次,把房子投入租赁市场,寂寞的房屋中介公司则借此聊以慰藉;全国楼市都在下行,偏偏还有例外的,三线城市如宜昌
等,房价仍在硬扛……
种种不安与变动已笼罩了风声鹤唳的楼市。截至8月末,空置面积已达1.3亿平方米的商品房,如今似乎已经跌入痛苦不堪的躁动期。
律师忙打退房官司
排队买房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会排队退房。
作为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徐兴广如今被烦琐的“退房”官司所缠绕。
2007年,找徐兴广打官司的购房人大都是因为房屋质量问题和产权证问题,且数目不多,“一年也就三四起”。但从2008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2008年1月,北京朝阳区一位购房人安阳(化名)与毕剑(化名)签订了一套120平方米、总价180万元的二手房买卖合同,安阳预先交付了10万元的定金。但在银行贷款办理期间,全国房价下跌趋势比较明显,4月,安阳萌生退房之意。巧合的是,渐渐嗅到楼市不妙气息的毕剑则心急火燎,暗地里又以160万元的总价将该房卖给另一个购房人。
这是徐兴广经手的一例“退房”官司。双方产生纠纷的症结都在于担心房价下跌而带来损失。但这只是退房潮中的一粒沙子。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在1至4月份,新房销售月平均撤销次数约1000套以上,截至6月18日上午,北京1439个房地产项目有退房或退定记录。
真正的退房大潮8月来临
8月初,王石在万科香港年中报告会宣称:“万科不会打价格战”。然而令业内始料未及的是,紧接着万科就率先在市场上,打出预存1万元抵10万元,预存2万元抵20万元的优惠活动,以及加1元送全屋精装修的优惠购房计划。
然而就在万科把这个成功销售模式复制到全国时,一场声势浩大的退房潮立马在各大中城市掀起,到8月底,包括万科等知名开发商在内,旗下楼盘都涌现了集体要求退房的情况。
相比那些拉起“还我血汗房钱”等条幅、大闹房企各地售楼中心的情绪激动的购房者来说,理性者则忙着张罗证据资料,找律师打起官司来。
9月18日,在成都一家律师事务所就职的罗勇也向本报记者坦承,因房价问题而退房的购房人找他打官司的“比以往多一些”。
“从合同的效力来说,这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胁迫、欺诈的情况,合同的双方都应当遵守。”徐兴广提醒说。购房人在签合同的时候应该预见到房屋价格的波动风险,试图以开发商降价为由来解除合同,退还房款,在法律上很难得到支持,很容易落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