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家出台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绝不是为了把房地产市场整死,而是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经营行为,控制房价的无序上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毫无疑问,各项调控政策的出台,已经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暴利时代正在慢慢终结,房价正在有序下降,开发商正在趟冰河,炒房客正在过油锅。
值得注意的是,受“买涨不买跌”心理的影响,在房价下降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交易量下降的局面。于是,有专家认为,这种状况是十分可怕的,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双下降”,房地产市场就会“崩盘”,就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像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因此,必须及时调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
事实果真如此吗?目前的“双下降”真的能够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吗?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应当调整吗?
首先,房地产市场并没有面临太大的风险。尽管深圳等地出现了“断供”、一些开发商赔钱退地、少数地方出现“烂尾楼”、逾期的房地产贷款增加、房产交易量下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险情,房地产市场已经面临“崩盘”的危机。因为,前面所列举的这些问题,有些存在明显的“炒作”痕迹,如深圳的“断供潮”;有些是开发商的 “苦肉计”,如开发商“赔钱退地”、逾期贷款增加;有些则受消费者暂时的心理影响,如交易量下降。从总体上讲,房地产市场仍然比较“坚挺”,因为房地产贷款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增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像当年的日本,具有太多的泡沫,而是存在太多的暴利,太多的不规范行为。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目的是在抽掉暴利,规范行为,让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