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国奥村在项目建设中基本没有用到银行贷款。前述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公司注册时就已考虑了项目的所有费用,加之项目可以预售,国奥村避免了当年大运村的尴尬。
虽然国奥村尚未到整体结算期,但是该负责人预计国奥村整体投入已经达到60亿-70亿元。这其中每建筑平方米的地价款仅为2158元/平方米,而大多数的资金被运用到环保设施的建设中。
今天的奥运村远非2001年的大运村可比。“毫不夸张地说,建设成本要比同档次高档住宅高。结构造价就比同价位的房子高20%。”前述负责人说。他举例说,普通的房子层高在2.9米或者是3米,但是奥运村为了满足运动员需要,层高达到3.1米,因为层高加大,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出于节能需要,玻璃窗也要比一般住宅厚。为了保证不含甲醛,许多建筑材料的购置成本也高于同价位住宅。
企业在承担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能获得巨大收益。前述负责人称,现在来看,这应该可以称之为一个成功的项目。
然而,从建筑的角度讲,开彦认为,虽然奥运村可以称的上是绿色建筑的典范,但是它在建筑方面的某些环保经验很难复制到其他住宅。“没有政策支持,增加环保投入会增加购房成本,开发商缺少利益刺激。”开彦说。他呼吁,尽管奥运村的建筑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政府更应出台一些奖励政策鼓励这样的创新和建设。
另据了解,残奥会结束后,国奥村将进行二次装修。葛怀恩介绍说,届时将打断一些隔墙,将酒店式公寓形式的奥运村恢复为住宅的面目。2009年,国奥村的业主才能真正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