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中介始终处在市场浪潮的最前端,当年集中调控出台后,中介市场经历了一次大清洗,类似夫妻老婆店的小中介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中介的快速崛起。然而今年二季度持续至今的成交低令中介已“入不敷出”,于是“关门潮”又一次席卷中介行业,连硕大的满堂红、中大恒基等行业连锁也卷入其中,中介市场的再次洗牌已经袭来……
连锁中介纷纷撤退
日前,非本土中介公司在上海撤退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有广州的满堂红,后有北京的中大恒基,而这波关门潮似乎还在愈演愈烈。
曾属于北京中介行业“第一集团军”的中大恒基,在经历了北京“关店潮”之后,多米诺效应开始显现在上海市场。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大恒基在上海的现有10多家网点门店,已有部分网点寻求转租、员工集中离职的现象出现。
中大恒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现今出现的状况是由于整体楼市有所调整,从而受到影响所致。”
除了中大恒基之外,素有广州三大中介公司之一的满堂红(上海)置业有限公司也表示该公司目前仅保留在闵行区和普陀区的10多家门店,所有浦东的15家门店全线撤离。
满堂红上海分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已拥有30家门店,员工近500人,业务范围遍及闵行、浦东、普陀、南汇、闸北等5个板块。仅一年多的时间,30多家门店的数目就缩水了近1/3。关于关门的原因,满堂红也表示该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和分化,对二手中介行业产生不小冲击。买家的观望情绪依旧,市场继续保持胶着状态,成交量明显萎缩,不少门店难以实现赢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出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益考虑,关闭门店成为正常之举。
近期受到楼市整体低迷的影响,中介行业的关门潮可谓司空见惯。和满堂红并列广州三大中介的合富置业在上海的门店也从100多家下降到了60多家,美联物业从50多家门店下降到40多家。相关人士表示,中高档中介企业经营成本高,为了保存一定的实力,选择关闭一部分门店,也是为了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
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副会长奚子龙在近期接受相关采访时表示,本市二手房中介门店已从2年前的16000家左右,减少到目前的7000多家;而今年起,仍在维持经营的中介机构中,一些大牌连锁机构每月亏损近500万元的情况十分普遍,摊至每间单店,月均亏损金额约6万-7万元。
据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7月,上海二手房指数为2396点,涨幅仅为0.38%,为今年以来最小涨幅,环比涨幅出现明显回落。而7月上海中高档二手房市场较6月环比小幅下降5%,成交总套数、成交总面积下降近7%。
成交低迷小品牌或将清洗出局
中介关门潮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2005年的时候也因为楼市的调整而出现过一次,所不同的是当时关门的是一群小型的中介。2008年楼市低迷,中介行业又不可避免迎来一次大调整,而此次涉及的企业却是一些中大型规模的中介,相关人士指出从紧的宏观政策以及市场的浓厚观望氛围是导致中介面临洗牌的原因。
汉宇地产总经理施宏睿表示从大市场来看,宏观紧缩政策以及房贷紧缩政策的效应并未停止,今年以来二手成交量3月的时候还达到15000套左右,但之后的几个月这个数字就不断下滑,7月的月成交量只有8000多套,这个数字不能支撑中介的运作成本。同时市场不明朗因素多,市场回暖迹象不明朗,这是许多中介选择关门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中介盲目扩张是造成关门的原因,比如满堂红2007年左右进入市场,一年时间开了30多家门店,合富置业短短几年也从17家扩张到了100多家,这种扩张速度在2007年的市场中反映不出来,可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它的调整速度会比市场来的更快。
此前盛传暂时停止扩张的中原地产总经理谭百强表示目前的同行关店仅仅是个序曲,还会大面积铺开。他还表示目前二手房成交量萎缩明显,关店、减员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包括中原在内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保证其在亏本的状态仍不关店,尤其是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中介企业来说,大家都会考虑如果市场恶化会保留精锐部队度过冬天。但是,每家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又是不同的,各家企业店比例的大小就能看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于目前的中介的生存状况,谭百强指出8月份市场形势比7月更加残酷,天气炎热、注意力转到奥运等因素都使得市场表现平淡,因此上海所有中介公司都可能会在这个月继续出现亏损。
如果正如谭总所预料中介继续亏损,小型品牌中介可能会因资金实力有限等原因,日子越发艰苦。相比之下大型中介资金相对充足,面对这一次的二手市场危机,应对会相对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