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页 > 资讯头条 > 正文

外资抄底?一半以上地产企业或成“猎物”

海西房产网 发布时间:2008.08.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徐广

  “一般来说,大型基金由于投资标的物规模大,所以投资门槛高,基金之间竞争会更少,所以大型基金的规模一般都在5000万美金以上。”郑樑解释。这样的基金在寻找项目上也比较挑剔。

  而在寻找到合适的公司或者项目之后,一些基金不仅会注入资金甚至会参与管理,将公司经营良好之后可以溢价出让。“跟普通的VC还是有一些区别。”

  而对于基金本身要控制风险,赵祥龙认为主要在估值环节。而购入那些资产比较优质的企业,风险也可控,尤其是上市公司优先。

  基金正在潜水,静静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而类似的基金纷纷浮出水面。全球最大并购基金黑石公司也准备对包括中国、日本等国的房地产公司进行股权投资,黑石集团日本K.K.公司总经理AlanMiyasaki在新加坡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和这些房地产公司成为战略同盟,以便帮助他们走出再融资困境,希望能为他们注入新的资本。”

  外资凶猛,“但是外资投资是谨慎的,”上述香港的房地产基金管理人表示,“全球市场普遍表现不好,但是投资总是要有地方去的,中国的市场风险虽然越来越大,但是相对回报更好。”

  他认为,中国目前土地成本并没有大幅下降,而销售状况正在减缓,所以预期收益开始不断下调,“过去预期房价一年有20-30%的上升,但是现在能够保证每年5%-10%就不错了。”但是他认为基金良好的运作仍然能够保证有20%的回报,这样也是较好的收益了。

  戴德梁行华南区投资部主管叶国平先生告诉记者,对于海外资金来说,尤其是进取型基金(Opportunity fund),他们追求20%~25%的高回报率,这么高的回报率,只能通过买地开发,才能实现。

  “目前一些民间资金的短期借款利率已经接近30%,如果收益不能够达到和超过这个数字,也不好向股东们交代。”赵祥龙说。

  “两到三年的投资回报要在25%-30%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收取7%的管理费。”郑樑说。

  最后一道坎

  外资虽然凶猛,仍然要面对国家的外汇管制。

  自从171号文件发出,商务部和外管局层层审批限制国外资金流入房地产。郑樑表示,国外私募公司在国内投资注册分公司一直都受到限制。“存在法律上的障碍。”然而私募基金如果想要直接在离岸市场上购买已经注册公司的“壳”,价格太贵,所以不能够成功。

  即使使用一些擦边球方案也因为国内的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太大,国外基金难以接受。

  而这些规模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基金们,对于购买物业没有太大兴趣,并且并不喜欢合作形式,希望独立操作项目,所以“主要是商务部不批准”。

  今年7月1日起,商务部发出《商务部关于做好外商投资房地产业备案工作的通知》,称商务部将委托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业备案材料进行核对,并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及核对。 该《通知》称,商务部会定期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进行抽查,而同一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出现两次违规的,一旦限期未改,便会遭遇收回授权。

  权力下放,业内普遍预期着外资进入接着就会放宽。

  “目前还没有看到有放宽的迹象,批下来的很少,”郑樑说。

  “外资进入是很难,主要是程序控制,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一亿元以下的资金,只需要备案,不存在审批问题。”张华纲表示,“虽然审批权下放了,但是政策上的标准还是一样的,感觉上目前还没有放松。”

今日热点

楼盘动态

购房专题

更多>>
热门楼盘:更多>>
热点推荐
购房工具

楼市画报

楼盘广告

更多>>
福州楼盘签约:销售排行>>
>>相关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 公司招聘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h0591.com © 2007 海西房产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59661号
客服电话:0591-83711427 客服QQ:18512029 378670880 466844322